文字 新聞中心
圖片 資訊中心
台中市長盧秀燕自詡「媽媽市長」,主打貼心、照顧市民的形象,並以全台首創「公車10公里免費」政策,被視為重大交通利多。然而,近年台中公車卻頻頻爆出闖紅燈、超速、駕駛態度惡劣等亂象,乘客投訴件數逐年攀升,卻遲遲未見市府提出具體改善方案。這不僅讓政策光環大打折扣,更讓最常依賴公車通勤的老人與學生,陷入「免費搭乘卻不安全」的困境。去年9月22日,台中市巨業客運305路公車晚間發生撞死路人重大事故,2名走在斑馬線上的東海大學學生1死1傷。相隔兩天,儘管台中市長盧秀燕在市政會議上公開哀悼,也呼籲所有駕駛人,「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上了車也請把行人當成家人」,希望避免憾事再發生,然而根據統計數字,2022至2024年度,台中市公車事故傷亡人數共7人死亡、1184人受傷,合計1191人,高居六都之冠。市民憂心的表示,「10公里免費再好,也不該用生命安全來換。」
投訴數字年年攀升,公車亂象讓人不敢搭
台中公車駕駛因闖紅燈、超速遭投訴的案件逐年增加,整體駕駛行為相關的投訴累計更多達上千件。只要查詢台中市政府交通局網站,就可看到許多乘客對公車司機服務品質的各種投訴。在網路社群與新聞媒體曝光的案例中,不乏老人跌倒受傷、學生被司機辱罵的報導。許多乘客直言,台中公車變成「驚險公車」,一上車就得擔心司機情緒失控或危險駕駛。一名女學生更在網路留言:「舉手招車被司機嫌棄、還遭怒嗆『要投訴去投訴』,讓人心裡真的很受傷。」

政策與形象矛盾,「媽媽市長」被質疑只顧面子
盧秀燕強調自己是「媽媽市長」,要照顧市民如同家人,但面對連年增加的公車投訴卻鮮少公開表態。盧市長不可能不知道市民對公車亂象怨聲載道,卻選擇了長期漠視、無視,頂多在重大事故發生時出來說說話,卻沒有持續她對這個議題關愛的眼神,難怪讓外界質疑市府重視政策表面光鮮,卻忽視最基本的乘車安全。市議員批評:「市府花大筆補貼推動免費公車,但如果安全與服務品質無法提升,這樣的德政反而淪為弊政。」
老人與學生成最大受害者
數據顯示,台中公車使用率最高的族群為老人與學生。他們多仰賴公車通學、就醫或日常生活,但卻最容易因司機的急煞、爆粗口或不當駕駛而受到影響。民眾痛批:「媽媽市長口口聲聲要照顧弱勢,結果卻讓老人摔倒、學生受辱,這算哪門子的媽媽?」

德政需配套,否則只是「空心政績」
「10公里免費公車」本意在於減輕市民負擔,推動大眾運輸,但若缺乏完善監理制度與駕駛教育,安全疑慮將持續升高。盧秀燕如果無法正視問題,「媽媽市長」的標籤恐怕將被市民解讀為「只會喊口號、不顧子女安危」的諷刺。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