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訓步兵旅負責訓練後備動員兵力。(軍聞社)

雙重民怨衝天 後備制度變革擬大翻盤

by 蕭 介雲

文字撰稿:蕭介雲
圖為陸軍編成負責新兵及後備部隊訓練任務的109旅;圖片:軍聞社

在總統蔡英文一聲令下,國防部推後備制度改革方案,先前已於2020年10月22日向立法院提出「提升後備戰力」專案報告,如今不到5個月,在青溪幹部告御狀和強大民怨雙重衝擊下,全案擬再度大翻盤。

特別是在組織變革部分,國防部原本規畫將整合全動室與後備指揮部動員幕僚人力,編成「防衛後備動員署」,後來名稱修正為「後備動員署」,本已獲行政院拍板定案。

結果引發青溪後備幹部強烈反彈,直接向小英告御狀,黨政人士透露,組織調整方向擬再度轉彎。

據了解,新任國防部長邱國正認為,國防部如在部本部下設「後備動員署」的三級機關,似乎過於龐大和疊床架屋,已指示負責動員業務的全動室和執行單位的後指部於近期重新提報規劃案。

知情人士透露,全動室與後指部業務整併方向不變,惟邱國正較為傾向將合併後的單位獨立於部本部幕僚單位,成立次級軍事機關。

如朝此方向調整,等於是規劃中的「後備動員署」將再降一階,比照政戰局成立四級單位的「後備動員局」。

未來如果調整,將推翻前國防部長嚴德發時期的定案內容,變成「嚴規邱不隨」。

嚴規邱不隨還不止這一樁。原本嚴德發時期規畫,在陸軍接收對美採購M1A2T戰車、M60A3戰車性能提升案,與雲豹甲車等裝備到位後,要逐步將CM11戰車、M113甲車移撥給後備部隊,以充實後備打擊戰力。

不過,審計部介入調查,學者與老將等各方紛紛質疑,後備單位僅憑少數新訓幹部,如何接裝與保養,動員來的兵力又要如何接受戰甲車的專長與組合訓練?裝備、後勤、人員預算初估更要上衝到200億元。

由於問題不少,高層政策發現後政策轉向。邱國正一上任,就立即否決後備部隊要接裝戰甲車的規劃。

此外,軍方於今年2月3日公布,為滿足後備部隊選充需求,召訓編管期限將自8年延長至12年,採「後退先選」原則召訓,以提升後備部隊軍、士官的選充率。

政策一出立即被罵翻天,直接引爆動員不公與家庭支柱難以被教召14天等極大民怨。

因為民怨太大,軍方已在內部指示,未來在選員時,還是會先以退伍8年內的後備軍人為主,暫時不會放寬至退伍12年內的後備軍人。

雖然台灣安全環境嚴峻,但各界對後備制度變革似無共識,政策規劃恐將會髮夾彎急甩尾,未來如何修正令人矚目。

看更多:
國防部後備教召規劃 110年起1年1訓14天
國防部:教召擬加薪1.5倍 8年4訓每次14天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