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沙漠的灌溉者--哈博賽車隊創辦人陳漢承

by 人物中心
陳漢承提供

撰文:黃漢華

攝影:李智為

影音:謝鈞陶

台灣人對賽車相當陌生,不了解這其實也是一項運動。台灣雖然是賽車沙漠,卻有人在國際車賽大放異彩,哈博賽車隊創辦人陳漢承今年9月將挑戰世界知名的法國24小時利曼大賽,他怎麼成為國際賽車手?對於想成為車手的人,他有什麼建議?

小檔案

1976年生

美國南加大電子工程系畢業

2019/2020亞洲利曼賽總冠軍

2018年Suzuka Rd5第三名

2015年法國24小時利曼大賽GTE Am組第六名

陳漢承參加2015年法國24小時利曼大賽,是台灣人第一次參加這項國際賽事。陳漢承提供

賽車,是運動?是極速駕駛?還是博弈產業?主管機關應該是體育署?還是交通部?這個問題對一般人很陌生,政府官員也答不上來。

2019年,全台唯一符合國際汽車總會(FIA)規範的大鵬灣國際賽車場,在經營六年之後,不堪虧損而關閉。隨著場地減少,賽車離國人愈來愈遠,不少人認為賽車等於飆車耍帥、製造噪音,存有負面印象。

儘管如此,國內卻有賽車手進軍國際賽事。今年9月,哈博賽車隊(HubAuto Racing)創辦人陳漢承將到法國利曼,參加以考驗耐力聞名的「24小時利曼大賽」,在這項名列世界三大最艱難的賽事裡,他將和兩名隊友在24小時內接力駕駛,跑完賽程。

陳漢承成立哈博賽車隊,進軍國際車賽。陳漢承提供

為了取得國際賽資格,從去年底到今年春天,陳漢承以四個月時間征戰大陸、澳洲、泰國、馬來西亞,拿下亞洲利曼賽總冠軍。其實,今年是他第二度參加「24小時利曼大賽」,2015年,他和車手陳俊杉在GTE Am組拿到第六名,這是台灣人第一次進入國際賽車殿堂。

自己摸索 走上賽車路

外表斯文、說話聲音輕柔的陳漢承,怎麼看都不像在賽道上狂飆時速290公里的賽車手。台灣沒有環境培養車手,他憑著興趣,沒有拜師學藝,一路走來,全靠自己摸索。

他回憶童年,爸媽買玩具車、模型車,玩著玩著,產生興趣,不但可以自己組裝模型車,還開始閱讀汽車雜誌,累積知識。在同學眼裡,他是個不太合群的怪咖,放學後大家出去玩,他卻回家玩組裝車,走進同學去不了的另一個世界。

陳漢承近年在國際車賽上,屢獲大獎。

念小學的時候,他就記憶力驚人,牢記各家車廠的車子,只要一看照片,立刻能說出馬力、車型和價錢。到了國中,他進一步組裝遙控車,從中摸透汽車的機械結構、引擎系統,由於遙控車是賽車的縮小版,也為日後的賽車生涯打下基礎。

進入高中,陳漢承參加過一次遙控車比賽,雖然沒有得名,賽車夢卻已經在心中生根。他知道國外有學校,專門培養賽車手,希望能前往就讀,可是,開設電子公司的爸媽希望他把書念好,繼承衣缽,反對去學賽車。

陳漢承選擇做個聽話的孩子,乖乖順從長輩,到美國念電子工程,但是,仍沒有忘情賽車。在運動節目多元的美國,從F1到世界拉力錦標賽的各種賽事,電視24 小時轉播,他都盡收眼底,心嚮往之。

如同舒馬克、洗拿等世界知名車手,都是從新手賽道日開始,2002年,陳漢承初次體驗賽車世界。他到洛杉磯附近的賽場,參加賽道日,在沒有訓練的情形下,第一次挑戰駕馭,他發現自己其實有些天分,上場時並不害怕。

2004年,是他進入賽車界的關鍵時刻。當時,泰國有一場車賽,剛好需要一個車手,朋友找他參加,在說服家人後,他順利參賽。那是他第一次開右駕手排車,雖然緊張,經過幾次練習和失誤,最後還是站上頒獎台,拿到第三名,讓他更有信心。

嚐到勝利的滋味,陳漢承想繼續走下去。可是,爸媽希望兒子接班,他只好離開賽場。這一別,再回來卻是六年之後。

陳漢承團隊的工作人員研究賽車構造,希望在比賽中拿到好成績。

不畏高齡 實現賽車夢

早就把賽車當成志業的陳漢承,在2009年買了第一部房車,那時,他已經33歲,這個年紀才成為賽車手,似乎太老了。以F1賽車手來看,5、6歲開始登場,30歲就退休了,33歲的高齡,還比什麼呢?

「我好不容易才能賽車,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彌補年齡的缺憾,」陳漢承起步雖晚,卻正面看待,而且從2010年開始,參加亞洲房車賽。他認為,要給自己機會實現夢想,不能輕易放棄。

由於賽車屬於極限運動,需要極高的體能和超凡的技巧,車手必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因此,他從鍛鍊身體開始做起。以煞車力來說,一般汽車只要10~20公斤,賽車卻要到140公斤,得耗費7~10倍力量,腳部肌肉必須強健有力,他勤練自行車、跑步,讓大腿變得強壯。

有趣的是,他上半身的肌肉又不能太壯,「我不能像健美先生,擁有強大的胸肌、二頭肌,」他解釋,上半身若是太厚實,不僅妨礙駕駛靈活度,肌肉太多還會增加體重,拖慢車速。因此,他努力保持體重72公斤、身高172公分的身材。

陳漢承為了增加實力 ,使用模擬機練習賽車。

在高速駕駛中,車手平均心跳會快到150次上下,F1車手甚至到170次,還得持續好幾個小時,非常人能夠忍受,得要有強大的心臟和心肺功能。陳漢承會去健身房運動,把自己的心跳逼到一定的極限,讓心臟習慣這樣的環境。

不怕辛苦 為賽車值得

想成為車手,辛苦的事不只平時的體能訓練,在賽程中,還要冒著中暑脫水的風險,是另一項體力大考驗。

為了減輕車身重量,車廂裡不能裝冷氣,基於安全,車手要穿上防火內衣褲、賽車鞋,戴上手套和安全帽,緊閉車窗。在引擎高速急轉下,車內溫度可到40度,平均一小時,身體會損失兩公斤的水分。陳漢承形容,就好像在桑拿房裡做重訓,全身都是汗水,得靠意志力,才能撐下去。

賽車需要專注力,陳漢承正盯著模擬機的螢幕練習。

能夠享受速度的快感,一切的苦都是值得。陳漢承說,當他駕馭賽車,必須全神貫注,讓車子發揮最大性能,達到人車合一。那時候,自己好像變身賽車,快速奔馳,心中十分快樂,只要成績進步,更有成就感。

在賽程中,勝負往往取決於0.001秒,駕駛又不容許失誤,一旦撞車,或是超車失敗,挫折感就會時時相伴。

他回憶,2013年一場在法國的比賽,他以200多公里的速度,一不小心,撞到牆壁,車子扭曲變形,比賽泡湯了,無法重來,他雖然毫髮無傷,對團隊卻是深感抱歉,儘管心中懊悔,還是要快速面對下一場比賽。

累積了賽事經驗,陳漢承想要自組車隊,在國際間建立名聲,希望世界看到台灣的賽車實力。

陳漢承除了是賽車手,還開設修車廠,發展副業。

2015年,他成立哈博賽車隊,這個跨國團隊集結澳洲、義大利車手、技師、電腦工程師等20多人。2018年,他們在亞洲GT巡迴賽得到第二名,這個亮眼成績讓法拉利看上,簽約成為亞洲唯一代表隊,2019年,還在美國加州Laguna Seca 8小時耐力賽中拿下冠軍。

陳漢承多次締造國際賽車佳績,在車界頗有名氣,是否如外界對車手的想像,妹多金也多?

「正好相反,」他笑著說。原來,他忙著賽車,身邊都是男性,他自認緣分未到,終身大事先擱下來;至於國際比賽,只拿到獎盃,並沒有獎金。為了那分榮譽感,參加車賽還要花一大筆費用。以法國利曼賽為例,至少耗費5000萬元。

陳漢承開設咖啡廳,以白色作為基調顏色,引人矚目。

為了維持車隊的龐大開銷,他設立修車廠,提供修車和改裝服務,也開了咖啡廳,吸引名車車主,修車廠裡的展示間擺放著高級跑車,連周杰倫也慕名參觀。陳漢承說,即便如此,至今還是無法支應車隊費用。

傳承經驗 當賽車種子

賽車固然所費不貲,如果經濟能力不好,就不能發展興趣嗎?

陳漢承建議,可以先從賽車類的電競遊戲入手,由於真實度可比實際賽車,國際車廠會從全球的電競比賽尋找潛力人才,進一步培養,再安排參加真正的賽車。Nissan車廠和Sony電玩就共同合作,鼓勵下一代車手。

「我希望以後能傳承自己的賽車經驗,讓更多車手走上國際,」他說。台灣不重視賽車,埋沒許多人才,他想要在這片沙漠裡,當一名灌溉者,幫助台灣發展賽車,讓這項運動有一天能成長壯大。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