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政治工作者/張益贍
台灣政局自從民主化直選以來,在總統任期第二任,政治權力總會圍繞著總統卸任後的繼任人選問題,引發嚴重的黨內政治鬥爭,繼而失去政權,例如:「後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主流派非主流的鬥爭,連、宋分裂,讓民進黨陳水扁完成台灣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
接著「後阿扁時代」民進黨內四大天王之爭,紅衫軍之亂,新系甚至聯合蘇貞昌逼宮,讓民進黨失去政權。最後是「後馬英九時代」的馬王政爭,「換柱」的黨內荒謬劇更讓台灣完成「二次政黨輪替」。台灣兩次政黨輪替,幾乎都是因為政黨內部權力鬥爭問題的惡化,而非來自外部政黨的挑戰。
但觀察蔡英文總統執政的變化,反而與其他前任總統相反,小英在黨內權力如倒吃甘蔗,有越來越穩的趨勢。在第一任時,小英受到黨內派系和大老制肘,不得不換下心腹行政院長林全,同時在黨內新系的進逼下,不得不建構以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太后垂簾」和行政院長賴清德「太子監國」的執政架構。
在黨外則受到「白色力量」和「韓流」的挑戰,導致2018縣市長選舉大敗後,小英辭去黨主席,賴清德甚至辭去行政院長挑戰蔡英文的連任之路,她的權力地位岌岌可危。若不是之後請出大老蘇貞昌穩住黨內執政陣腳,加上美中衝突及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加持下,蔡英文可能成為台灣總統直選以來,首位無法連任的總統。
所以無怪乎台灣部份媒體在蔡英文總統連任後,就開始急忙的喊出「後蔡英文時代的來臨」,並且以民進黨全代會中執委、中常委的權力改組做為觀察指標。
但從結果看來,蔡英文主席成功扮演「桶筘」角色,台南市長黃偉哲的輸誠與合作則是關鍵,讓小英系統得以其票源支援蘇系,壓制高雄「海派」的擴張企圖,維持黨內各系統的權力穩定,並為子弟兵陳其邁勝選就任「南霸天」高雄市長之後的黨內地位,掃除障礙。
加上同是小英幕僚也是新系領導人鄭文燦的支持,蔡英文基本上「大一統」了黨內決策及地方諸候勢力。讓外界比較意外的是中評會主委的人選,英派的陳明文落馬,換成謝系的康裕成。但從小英的全代會演說中,特別點出要制訂「更嚴格的廉政規章」,因此主宰黨內紀律評議的中評委人事,看來也是在小英的掌握下誕生的。
民進黨最高權力機構中常會的選舉結果,讓民進黨內的四大接班熱門人選:賴清德(新系)、林佳龍(正國會)、鄭文燦(新系)、蘇嘉全(英派)各就其位。在加上執政系統的三大老:「行政院長蘇貞昌」(蘇系)、「立法院長游錫堃」(正國會)、「監察院長陳菊」(菊系);代表地方諸候的黃偉哲和將崛起的「南霸天」陳其邁,權力的分散化,讓民進黨形成最後以蔡英文主席為核心的「八王議政」穩定決策機制。
小英跳脫出首任時的權力困局,無怪乎在全代會演說時大談「憲政改革」的大格局,希望透過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開創新的局面。「蔡英文時代」似乎從現在才正要開始!
但最後筆者也要提醒執政黨,「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權力不可能永遠集中,必然導致分化。在民主時代取決於民意的反映。全代會後,國民黨馬上針對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和中常委蘇震清的「印尼事件」進行攻擊,就是權力「腐化」與「分化」的徵兆。
三倍券的種種爭議,也讓民眾對於行政部門「權力的傲慢」多所不滿!歷史是一面鏡子,民進黨的蔡英文時代,是開創「康雍乾盛世」的八王議政,還是會導致晉惠帝時代的「八王之亂」,端看在上位者的執政心態了。
作者簡介: 從學生時代參與街頭運動開始,三十年歷經台灣政治風起雲湧。認為台灣政治本身就是一場場精彩萬分的「島國宮鬥劇」! 黨政資歷: 民主進步黨政策中心副執行長 行政院228基金會企劃處長 總統府聘用顧問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長 台北市政府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
看更多【島國宮鬥劇12】民眾黨超越中共人大 6千黨員大會怎麼開?
看更多【島國宮鬥劇11】罷韓後的短跑選戰 他們只是在爭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