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川普Truth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布新一波關稅稅率,台灣仍舊未在名單中,旅美教授翁履中則在臉書PO文分析,川普談判團隊一向不講交情、不看盟友關係,預測台灣關稅最終可能落在25%至32%之間,甚至有可能來到35%。就算是15-20%,對台灣中小企業仍是重擊,在台幣兌美元升值、台灣中小企業平均毛利只有18%的狀況下,中小企業撐得住嗎?
翁履中在他的粉專「中間觀點:解讀政治,看懂世界」po文表示,他日前回台提到悲觀預測「美對台關稅可能達 25%-32%」,不少朋友友善勸誡不要多說比較不會有被打臉和被罵的風險!但作為學者,他更在意能否清楚說明分析邏輯。
翁履中說,在7月7日(日韓關稅公布前)曾在粉專指出,台灣落在15-20%範圍最為合理,但在日本、韓國雙雙被課25%後,對台灣而言,情勢轉為悲觀。因為他看到川普的貿易團隊在思考關稅的背後,不只是經濟數據的考量,更包含政治情緒與戰略的計算。
翁履中說據他收集到的各國公開進出口資訊,整理了目前川普聚焦的「非232條款」產業(即半導體與電子業之外的出口項目)在各主要貿易夥伴中的佔比。從圖表可以明確看出,台灣非232條款的產業,僅佔33%,在列舉的16個國家中比例最低!
翁履中指出,從孟加拉、柬埔寨、斯里蘭卡到越南、泰國、日本與韓國,這些國家的非232產業佔比大多超過50%,許多更高達90%以上。而台灣僅33%,代表台灣對美出口有極高度依賴電子與汽車零組件等科技產業,而這些正是美國目前還在232條款框架內調查或延後談判的項目。
翁履中說他原先認為台灣應會與日本、韓國(均為61%)一樣被課以25%稅率,畢竟台日韓三方具有相似的技術出口結構與產業競爭性。然而目前觀察顯示,川普團隊很可能將232條款的相關產業與其他產業分開處理,或者說因為沒時間全部談完,所以直接通案公告其他項目的關稅範圍。翁履中說,日韓或是任何國家收到的關稅數字都是“目前”的數字,因為川普要的是讓對方提出更好的條件來換低關稅,所以,日韓的關稅最終版本應該也不會是25%!
翁履中接著分析,通告15-20%關稅代表什麼?若川普對媒體所說,沒有談完的國家就會以公告的15-20%關稅來徵收,這裡的關稅是指非232條款範圍的產業。台灣由於非232出口佔比極低,獲得通案稅率(而非全面談判後取得專屬台灣的協議)的可能性大幅上升。反倒是他之前預期台灣會被當作談判籌碼對日韓施壓,是基於台日韓產業重疊,以及美中複雜的政經現實。如果台灣最終屬於通告的15-20%之一,他說必須坦承,還是把台灣想得太重要了一點!
翁履中表示,不能排除台灣沒有得到專屬關稅通知信的一個潛在原因,可能因為美國川普政府希望跟中國談判和交易!為何這麼說?注意川普發給各國的關稅通知信,收信人都是各國元首,想想看川普要如何稱呼賴清德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還是Leader of Taiwan? 不管怎麼稱呼,由總統發信給台灣的官方信件,都算是進入美國一中政策的灰色地帶。如果以通告方式,或許可以避免直接寄信給特定對象,避免在美中規劃談判過程中出現新變數!
翁履中接著提醒,台灣要警覺的是,就算接到通知是在15%-20% 的關稅,對台灣中小企業仍是重擊,在台幣兌美元升值、台灣中小企業平均毛利只有18%的狀況下,這樣的關稅負擔,中小企業撐得住嗎?若在關稅公布之後,台灣內部又進入政治攻防,忽視這個相對較低的關稅稅率,其實還是會給台灣帶來結構性壓力,沒能盡快拿出對策,恐怕對台灣的產業衝擊不會因為關稅低一點就真能高枕無憂。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