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政治工作者/張益贍
在台大醫學院教書的柯文哲,《柯語錄》裡有一句被學生流傳甚廣的名言:「我生平最討厭三樣東西:蚊子、蟑螂、國民黨。」想當時的柯文哲,一定沒想到他從政之後會有這一天,發現自己腳下穿著「藍白拖」,打著過去被他視為蟑螂小強的國民黨的主意,如此的打臉自己吧!
《白色的力量》是2014年柯文哲在宣布參選之初,將自己在台大醫院的管理經驗和對生命的看法集結出的書,作為宣傳和募款之用,其實當初柯原本想將書名取為《生命的園丁》,但在選舉文宣幕僚林錦昌和筆者的建議下,才定名為《白色的力量》。
也因爲這本書,從此柯文哲在藍綠之間創造了「白色」的政治空間,「白綠合」不僅讓柯在台北市大勝,更讓綠營取得地方執政的優勢,奠定了民進黨蔡英文總統中央執政的基礎。
其實柯P明白,「柯文哲現象不只是柯文哲」,「白色力量」所代表的是台灣45歲以下網路新政治浪潮,是從國馬英九執政後期的政治社會運動:包括「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透過網路動員所滾動出來的青年參政力量。這群新興選民有三個特質:1、沒有強烈固定的政黨認同,2、網路自媒體資訊的吸收與傳播,3、強烈的「反中」傾向。
尤其在這兩年國際情勢包含「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以及最近「武漢肺炎」,更讓台灣民眾反中情緒推到了最高點,且已有不可逆轉的現象。但柯文哲在兩岸立場上,接受了習近平所提「兩岸一家親」的說法,在快速移動的國際情勢演變下,原本光譜上的白色已產生政治上「都卜勒效應」,發生「紅移」與「藍移」了。
乘著「白色力量」旋風而起的柯文哲,原本有機會透過民眾黨的成立,建立屬於網路新興選民的組織網路與價值系統,在新的國際情勢下,建構有別於藍綠統獨對立的兩岸關係架構。但可惜其因北市長連任提名問題,對綠營和小英的個人恩怨未能放下,對內又只獨信蔡壁如一人,未能建立彼此信任且強而有力的團隊,最後仍然只能陷入在藍綠傳統政治架構下搖擺遊走,甚至投向國民黨的懷抱,才使白色不再是白色,而淪為「小藍」。
而柯文哲從「白色」往「藍色」的位移,在近期民眾黨人事及高雄市長補選的佈局上也獲得驗證。除了邀請前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立功,擔任黨秘書長外,蔡壁如在明確得知柯反對其參選高雄市長後,罷免投票前先是尋求與已退出國民黨的楊秋興會面談合作,在投票後更不顧民眾黨內其實有許多優秀的人選:包括立法委員張其祿或是高雄市議員吳益政,逕行在媒體專訪時拋出在高雄市長補選「藍白合作」的想法。
雖然事後民眾黨部發新聞稿澄清「合作人選」必須是無黨籍,而非支持國民黨的人選。但即使如此切割,這幾年蔡壁如無論在市府或在民眾黨內,藉由柯同意的「如朕親臨」、「垂簾聽政」作風下,對內清除親綠人士,對外與藍營人士長期交好,其實企圖往國民黨靠攏合作的企圖昭然若揭。
也難怪罷韓通過後,面對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向黨內喊出,希望與民眾黨「藍白拖」合作,推出人選,緊接著11日蔡壁如也在廣播節目談到「藍白拖」,表示贊同這樣的合作模式,並舉柯文哲2014年,無黨籍選台北市長勝選為例,希望相同模式能再實現一次。
更有趣的是,蔡壁如15日又在親藍媒體人黃暐瀚的廣播節目中,改變之前不參與高雄市長補選的說法,黃甚至替蔡壁如詮釋,說蔡沒有「主觀意願」去選高雄市長,蔡未否認,接著說要等「最後一刻再來決定」,讓人懷疑民眾黨是否在炮製韓國瑜的「被動參選」的模式?也不顧說法反覆頻遭打臉的窘態了?
作者簡介: 從學生時代參與街頭運動開始,三十年歷經台灣政治風起雲湧。認為台灣政治本身就是一場場精彩萬分的「島國宮鬥劇」! 黨政資歷: 民主進步黨政策中心副執行長 行政院228基金會企劃處長 總統府聘用顧問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長 台北市政府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