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周的推薦好書4》《失控的轟炸:人道與人性的交戰,造就二戰最漫長的一夜》《軍規22條》

by 映青 柯

文字撰稿:林繼周
圖片來源:林繼周提供

「看著被火海吞噬的城市,彷彿看見地獄的入口。」

一名參與轟炸的美軍如此回憶。

最近出版的《失控的轟炸》是暢銷書《異數》作者的最新作品。我發現它和20世紀百大英語小說中排名第七,也是最著名的反戰作品《軍規22條》是完美的閱讀搭配。《失控的轟炸》告訴我們,戰爭會放大人性中的殘暴和變態,而《軍規22條》則以黑色幽默訴說著身陷其中的人們所經歷的恐怖和荒謬。

在空軍這個軍種在上世紀逐漸成為戰爭主角的過程中,一群富有遠見的美國軍官構思出了一套崇高的原則:若是空軍能夠從高空對敵方的關鍵設施加以精準的打擊,那麼就可以把平民的損失降到最低而贏得戰爭。根據這樣的理想,美國投入了高額經費開發出一種極其複雜的,能夠從三萬英呎高空向目標精準投彈的觀察描準器。然而由於多變的氣候和防禦策略的進化,在經歷巨大的空軍戰損之後,這套理想的方法逐漸被另一種作法所取代:地毯式無差別轟炸。同時為了更有效率地癱瘓敵人的戰爭機器,針對密集的平民地區所設計的燒夷彈也被科學家創造出來。

這是維基百科對首次使用燒夷彈的描述:

“東京有不少建築物(特別民宅)都是傳統的木造建築,所以猛烈的燒夷彈轟炸使當晚的東京出現了火災旋風,334架B-29共投下了超過2千噸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區內所有可燃物(包括人體)燒著,造成近10萬人死亡,近41平方公里的地方被焚燬,主要是皇居以東的地區,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其中18%是工業區,63%是商業區,其餘是住宅區。美軍轟炸計劃中的22個工業目標全部被摧毀,26萬7千多幢建築付之一炬,上百萬人無家可歸,83000餘人被燒死,10萬人被燒成重傷。大火之後的清理工作進行了25天。”

當時有一位轟炸觀察員的回憶這這樣的:「他們的高度只有大約五千英呎,算是相當低…..他們低到可以聞到瀰漫在機艙內的烤人肉味….他們貨真價實地必須在返航後煙燻機艙來除去異味,否則那股人被活活燒死的氣味就會縈繞在機身內,久久不散。」

在火攻東京後,美國的機隊繼續撲向包括非軍工區域在內的日本其它城市,燒毁了百分之六十八的岡山縣,百分之八十五的德島縣,百分之九十九的富山縣,百分之七十三的福山市,百分之四十五的熊谷市,在半年之內肆虐了六十七個日本主要城市,沒有人能說出多少人死於這些轟炸。這些毀壞其實己經使被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成為非必要。

到了30年之後的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總共在越南傾瀉了86萬噸炸彈,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也使得尼克森和季辛吉可以躋身20世紀10大殺人魔王之列。同時,美軍在越南使用的八千萬公升含有劇毒戴奧辛的「橙劑」造成了100萬受害者,其中包括15萬名兒童,在今天仍然對越南兒童產生致命影響,美國的軍人自身也深受其害。

時間來到伊拉克戰爭 – 一則陳文茜報導:

“1991年美國總統布希宣佈:聯軍空軍己向伊拉克及科威特軍事基地發動空襲,同時也轟炸了伊拉克基礎建設,包括四座水力發電水壩,因而使得伊拉克淨水設備幾乎停擺。巴格達污水處理廠也被聯軍炸毀,導致污水全流入底格里斯河,污染伊拉克南部的供水。聯合國報告形容,「波灣戰爭令伊拉克回到工業化前的時代」,伊拉克將面臨到「一場大災難」。

2003年,美國再次進攻伊拉克並迅速推翻海珊政權。這一次戰事更進一步摧毀了伊拉克基建。美國進攻後僅短短數月,已導致40%的人民無乾淨飲用水可用,70%污水處理系統亟需修復。因此美國與伊拉克新政府宣佈基礎設施重建計劃,但直到2006年,這個計劃僅提供了原計劃1/3的人乾淨飲用水,汙水處理能力也僅達到預期目標的1/8。

伊拉克政府的貪污指數在全球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69。調查發現,全球捐給巴斯拉的13座海水淡化廠,自2006年起就沒有運作過。捐給改善淨水設施的6億美元,也沒有撥款執行。巴斯拉的汙水處理,本來也得到數百萬美元的捐款在2014年進行改建,但是這個工程直到2018年都還沒完成。”

小說《軍規22條》。。

《軍規22條》這本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是在一種肅殺的狂想風格中,讓內容、形式和文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二戰期間,美國空軍向機組人員承諾,出轟炸仼務滿25次後,他們就可以回家,但是平均飛13次就會被擊落,出任務等同於必死。按照美國空軍第22條軍規所述,飛行員生病可以停止出任務,如果他們自認有神經病,就可以不必出任務,問題在於若是能想得出這條藉口,那麼這個人必定神智正常,因而不可能逃避任務。暴烈、荒誔的敍事風格反映著戰爭的殘酷和荒謬,為讀者帶來獨一無二的閱讀震撼。

(第25章摘錄)

卡斯特上校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是的,長官。」他得意地大聲說:「這的確是件好事啊。」

「那你他媽的為什麼不管?」

「什麼,長官?」卡斯特上校問道,並驚愕地看著將軍。

「你以為讓你的牧師每晚都在這裡混,會讓你臉上增光嗎?我他媽每次來這兒,都會看到他。」

「你說的對,長官,絕對正確。」卡斯特上校附和道,「這根本不會為我增光。我馬上就處理這件事,現在就處理。」

「難道不是你命令他來這裡的?」

「不是我,長官,是科恩中校。我也準備要嚴厲處分他。」

「要不是因為他是個牧師,」德里德爾將嘀咕著,「我早就叫人把他給斃了。」

「他不是牧師,長官。」卡斯特上校好心地告訴他。

「他不是?既然他不是牧師,那他的領子上為什麼別了個十字架?」

「他沒在領子上別十字架啊,長官。他掛的是銀葉徽章。他是個中校。」

「你有一名有著中校軍階的隨軍牧師?」德里德爾將軍吃驚地問道。

「哦,不是的,長官。我的隨軍牧師只是個上尉。」

「既然他只是個上尉,那他為什麼要在領子上別銀業徽章?」

「他沒在領子上別銀葉徽章,長官。他別的是十字架。」

「給我立刻滾開,你這個狗雜種。」德里德爾將軍大罵:「否則我就叫人把你拖出去斃了!」

「是,長官。」

———————————————————————————————————-
(史上首次地毯式轟炸)

西班牙共和政府為了參與1938年春季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1937年1月特別委託當時居住在法國的畢卡索為西班牙館創作一幅壁畫。時值西班牙內戰期間,得到德、義兩國援助的法西斯主義者佛朗哥引進德軍,借助納粹所發展的,結合轟炸機與坦克新的閃電戰術,將格爾尼卡這個平民小鎮當作實驗品。在1937年4月26日,德軍出動飛機連續轟炸3個多小時,爆炸引發的大火燃燒三天,整個小鎮炸成一片廢墟,死傷無數慘絕人寰。時值冬天嚴寒,在巴黎的德國大使送給畢卡索一批燃料,卻被他拒絕,並且回答:「西班牙人是永遠不會感到冷的。」臨走前大使看到一張格爾尼卡的照片,問畢卡索:「這是你畫的?」畢卡索回答:「不,是你們畫的!」

畢卡索《格爾尼卡》

———————————————————————————————————-

參考鏈接: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