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ing cells on colorful background, 3D illustration

吳世揚專欄:生命與細胞的奧妙 7》幹細胞、外泌體 傻傻分不清楚

by 映青 柯

文字撰稿:吳世揚
圖片來源:新聞中心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在2022/10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中表示,政院修正了《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將再生醫療最新定義修改為:「利用人類自體或異體細胞、胞器(包括外泌體)或基因之功能,修復或替換人體細胞、組織及器官的製劑或技術。」其中細胞與基因已經為大眾所熟知,但胞器(包括外泌體)這個名詞,對非專業人士而言就有看沒有懂了。

所謂的胞器就是細胞的器官,我們先將一個細胞想像為一個人,那胞器就可以想像成體內的心、肝、脾、肺、腎等不同功能的器官。也就是說不同的胞器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例如細胞核(基因的儲存及轉錄)、粒線體(細胞發電站)、溶小體(儲存酵素)、內質網(生產蛋白質)、高基氏體(修飾蛋白質)等等,但是細胞內的環境微小,無法像人體器官特化的那麼完整,所以中間還是有一些模糊地帶。

何謂外泌體?顧名思義就是細胞分泌出來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還是被包成小水球狀。值得注意的是,小球直徑約在30到200奈米之間的才叫做外泌體。其囊泡內包含有小分子核酸、蛋白質、醣類、脂質等多種細胞訊號因子,主要作為細胞間信號傳遞的傳遞者,用來調控生理與病理機制。2013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就是頒給研究外泌體的三位教授,也讓各國對於外泌體的研究大量投入,因此發現無論是疾病診斷與治療上,外泌體都有著很高的運用價值。

既然外泌體是細胞分泌出來的東西,也就是那種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就會帶有那種細胞的特性,如同漢堡店賣的就是漢堡及周邊商品,它不會端出一碗拉麵來,所以不是任何外泌體都可以用來治療或修復身體。舉例說:癌細胞分泌的外泌體與癌症轉移息息相關,所以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做早期診斷,透過檢測血液中是否有癌細胞的外泌體,能更早期發現細胞癌化的跡象及動態,同時也可以檢測血液中癌細胞外泌體的變化,來追蹤治療效果的好壞。若是要修復身體,就要選擇專職修復的細胞,如間質幹細胞的功能就是調節、再生與修復,所以它分泌的外泌體就是專注協調、再生與修復我們的身體。根據《2017國際分子醫學期刊》的文章指出,越年輕的間質幹細胞活力越強,而現在能合法取得又安全的最年輕間質幹細胞,就是臍帶與胎盤。

最後來比較一下幹細胞與外泌體的差異。如前面比喻的,間質幹細胞就像一家靈活的漢堡店,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隨著身體的需求來做配料調整,不斷製造出符合當時需求的漢堡,滿足身內不同時間地點的不同需求。而外泌體就如同制式的漢堡,為一次性使用,也不能改變內容物,少了一些調整能力,功效及作用時間就有所侷限了。

但無論如何,幹細胞與外泌體都是再生醫療的工具,衛福部的長官們已經幫我們都想到了,準備了不同的工具來因應不同的需求,來對症下藥達到最佳的效果。期盼相關法令盡快完成立法,不但可以造福病患,同時也帶動台灣再生醫療的發展。

(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部定講師、宣捷幹細胞生技總經理)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