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稿:吳世揚
圖片來源:新聞中心
這幾年透過科學家積極的研究,發現外泌體能做的事越來越多,包括疾病的診斷、健康的預測、作為藥物載體、促進組織再生、炎症反應的調節、癌症療效的評估等。為何外泌體能有那麼多的功能?那是因為幾乎所有細胞都會分泌外泌體,而每種細胞分泌的外泌體都攜帶了這個細胞的特有因子(蛋白質、DNA、miRNA等) ,這些因子如實的反應出來源細胞的狀態,同時也執行著來源細胞交付的生理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經過人工修飾,成為標靶藥物,甚至成為未來疫苗的載體。所以要針對預期用途來找對細胞,才會得到對的外泌體。
Exp Neurobiol. 2021 Feb 28; 30(1): 32–47.提到,作為人類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外泌體可用於診斷、預後、預測和治療干預的工具,通過分析各種體液中的循環外泌體,就可以監測疾病階段,像是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傷害,在腦脊液中的微泡和外泌體,就會出現特定的生物標誌物。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骨髓來源外泌體中,表達的細胞因子,是可以反映疾病進展,並被視為疾病標誌物。癌症患者可透過分析血液中癌細胞外泌體的質與量,做早期診斷、是否轉移、療效評估、及預後追蹤。
Cell Signal 2020 Nov;75:109771提到,機體衰老會增加循環系統和組織中衰老外泌體的數量,這些來自衰老細胞的衰老外泌體參與了鄰近細胞的衰老。特別是,衰老細胞中會大量分泌免疫抑制性的外泌體,降低免疫系統對衰老細胞的清除作業,讓衰老細胞及衰老因子持續累積,導致衰老的負向循環。又根據Qiao等人於2019年所發表的文章,比較了心臟衰竭患者心臟細胞分泌的exosome (FEXO)與正常心臟細胞所分泌的exosome (NEXO),發現後者具有促進內皮血管新生及心肌細胞增生的效果,而來自心臟衰竭患者的exosome反而破壞了這些細胞再生的能力。同樣的癌症幹細胞(CSCs)在癌症發展過程中,也會分泌外泌體來調節腫瘤生長、轉移和血管生成、抑制免疫攻擊等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volume 5, Article number: 145 (2020)。
與修復及再生有關的運用,也是外泌體被關注的一環,其中最受重視的就是源自於間質幹細胞(MSCs) 的外泌體。MSCs的來源眾多,包含臍帶、胎盤、骨髓、脂肪、羊水、血清等。在2022/9/8”外泌體應用與發展”會議中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醫學研究部主任楊崑德醫師提到,MSCs外泌體臨床運用的先決條件是,1.取得越方便越好、2.越年輕越好、3.質量越高越好、4.越單純越好。根據上述條件來分析,無論是那種成人間質幹細胞,多少都受到環境及時間的影響,不可能沒有變化,而且時間越長傷害越多,這樣細胞所產生的外泌體品質堪虞,用錯了反而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另外羊水間質幹細胞雖然年輕,但是抽取的過程是具侵襲性,而且收集的量低,不適用於大量收集。因此無論是質與量,以及純淨度,臍帶間質幹細胞的外泌體,將是再生醫療的首選。
總結前面的論述,外泌體已經成為新興醫學發展的一環,重點是在對的地方,選對的外泌體,做對的工作,才能發會到對的效果。用錯了不但無助於健康,反而造成傷害。(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部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