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稿:林繼周
圖片來源:林繼周提供
雖然知道它很重要,但這本買了好久的書一直放在書架上沒有去動。
直到最近看的一些電影和小說迫使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 那些成為文學藝術創作泉源的悲劇故事,幾乎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第一因:父權傷害。中國傳統的禮教和纏足就不去說了,印度和中東國家的家族名譽、非洲的女性割禮等等,世界上所有的社會或多或少都有著性別不平等。從小到家族、幫派間的敵對行為,大到國家之間的征戰屠戮,在在都反映了深植在人類命運之中無法擺脫的暴力陰影。
人類加在同類身上的暴力,到底是由歷史上的偶然事件所造成的文化因素累積而來的呢,還是我們這個物種本身就帶有的「惡性」遺傳基因呢?這就是本書在嘗試回答的重要問題。
作者是珍·古德的研究團隊成員。在20世紀的6/70年代,他們對非洲黑猩猩的研究震驚了世人。他們發現黑猩猩能使用工具、每個個體具有獨特的個性、會寵愛孩子,它們群居合作並且護衛自己的地盤,並形成嚴格的階級制度。雄性的成年黑猩猩會組隊巡狩邊境,襲擊並殺害落單的鄰居,甚至消滅數目較小的部族。
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生物間的群體行為,科學家歸納出只有少數食物鏈頂端的雄性哺乳動物才有同類相殘的現象–包括強暴雌性和殺嬰–而其中只有黑猩猩和人類才會進行集體的殺戮,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取樂。他們從好幾個方向來研究這個問題:
1)考古挖掘 – 從和黑猩猩相似的祖先到現代智人的出現,中間經過了什麼樣的階段?我們的祖先是什麼時候開始用兩條腿走路? 原本尖利的牙齒為何形成了厚實的琺瑯質以利咀嚼?他們曾經歷什麼樣的氣候和棲地變化而演化出了大腦皮質和語言?
2)比較解剖學、分子演化和DNA的分析 – 人類和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中的那一個最接近?又是多久之前和它們分離的?如何排除造成外表相似的「趨同演化」可能性?
3)行為觀察和分析 – 雄性的優勢是如何形成並透過遺傳保留下來,並且主宰群體內部的互動和群體之間的競爭行為?雄性之間的結盟、戰爭、殺嬰、控制和強暴雌性為什麼是人類和黑猩猩共同的行為模式?有許多物種或民族自稱或是被認為是「愛好和平」的,但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猿類或是民族嗎?有許多文學家、藝術家和研究者曾經歌頌某個海角上曾經存在但失落的「天堂樂園」,是他們太天真呢,還是文明的交流帶來了無可避免的墮落?女性也會有集體暴力嗎?
人類天生就傾向於形成社群。在現代社會裡,人們從小有班級、球隊,乃至於因年齡、性別、地域、地位而組成的團體,藉以取得身份地位和安全保護,並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忠誠和對於非我族群的敵意,於是個人的特質便無形地消失於群體之中,最後雄性的暴力傾向就透過爭奪組織的領導權而得到放大和實現。
科學家的發現告訴我們,黑猩猩的集體行為其實是人類社會一個具體而微的縮影,比方說在同一群猩猩中間所發生的權力鬥爭期間,整個社群內的攻擊事件比例會大幅增加,而在黑猩猩族群之間的征伐並不是由盲目或憤怒所控制的瘋狂結果,而是經過仔細計算和協調下的行動–在大自然在美麗的表像之下隱藏著殘酷和醜陋的事實。我們是否應該就此認定:人類之間的戰爭和自我毀滅是否就是根植於基因而來的終極宿命呢?
演化賜給各種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但它也帶來提升的力量。我們的祖先演化出了出色的智能、感情和想像力,能夠通過控制自然取得更優越的生存條件。雄性本能所帶來的進取、冒險精神無疑的是文明提升的主要力量,但是它所伴生的恐懼感和排它性也成為破壞社會的不穩因素。我認為,如果大多數的人能夠善用演化所賦與我們的能力來提升理智和對於群體共生狀態的覺知,並且克服自身和集體的恐懼和傲慢,那麼就能夠挽回過去因無知和忽視所帶來的危機。然而,若是教育和媒體仍然一味的推行偏狹的愛國意識並且強調「敵我」之區別,那麼便很難脫離暴力循環的困境。
這本書中在末尾幾章介紹了巴諾布猿 – 一種直到1928年才被科學家確認,而原本被當作黑猩猩的新物種。DNA鑑定顯示巴諾布猿是在150萬年前才從黑猩猩分支出去並獨立演化出來的。有趣的是,巴諾布猿的雌雄體型相仿,族群裡的雌性會聯合起來對抗雄性,因而取得不被欺凌的地位,科學家從來沒有觀察到巴諾布猿有互相殘殺的暴力行為。這就引出了最有趣的問題:是什麼樣的環境因素使得巴諾布猿和黑猩猩的群居行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演化之路呢?作者對此提出了有力的解釋:(1)是氣候變遷造成了族群間的隔離,以及(2)採食的內容成為主導群體關係的主要原因。
在最後,作者把人類社會未來之路歸結到「女權的提昇」、「制度保證下的平等」和「族群之間的溝通」三個方向,作為終極解決暴力衝突的希望所在。而優秀的智能,並不必然地和雄性暴力之間有因果上的正向關聯。本書的結尾是這樣寫的:
『「智慧」是什麼?如果智力是傾吐的能力,那麼智慧便是傾聽的本事。如果智力是觀看的能力,智慧則讓人懂得高瞻遠矚。如果智力是眼睛,智慧便是望遠鏡。智慧代表著使我們的自我離開孤島,航行大海的能力。智慧使我們以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且使我們在看待別人時,既能考慮時空存在樣態的首要範圍與環境,也能將視野延伸。換句話說,智慧便是觀察問題的角度。』
再回到書的開頭第一章,作者講述他和同伴在1994年二月飛抵蒲隆地,設法冒險穿過盧安達前往薩伊東部的巴布諾猿研究基地。七個星期之後當地就發生了死亡人數達100萬人的盧安達種族滅絕事件。這讓我想起文學傑作《蒼蠅王》裡的結尾:一群在荒島上大打出手的孩子被路過的軍艦救起。軍官耐心地等待孩子們哭個夠,以便恢復文明人的教養。然而,這艘軍艦卻正要駛向戰場,去參加一場規模更大,更加無情的廝殺。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065 《攻擊的秘密》/ 評《雄性暴力》一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rPH6LFykk 珍古德希望能一直跟黑猩猩一起生活,但現在她成了行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