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再生醫療法 解開你對它的誤會

by 新聞中心

關乎國內生技發展及癌症、重症患者權益的再生醫療雙法草案正在立法院進行審查,「再生醫療」一詞很熱門,但再生醫療到底是什麼呢?

再生醫療是一個集合名詞,其中包含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組職修復、器官再造等,領域涵蓋相當廣,相互之間的差異甚大,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近來出現了許多對於再生醫療偏頗或過激的話題,大家把再生醫療想得很可怕,尤其是針對細胞治療,更是聲浪不斷,讓大力投入研究、希望為受病痛折磨人們找出解方的研究者大為受挫。

如果以個人的主觀意識而非客觀資訊,來看待再生醫療產業,並建立起錯誤思維,導致誤解,這樣是很可惜的,以下先專注於說明細胞治療,希望能夠為大家釋疑: 細胞治療最大的誤解來自混為一談,導致大家以為細胞是萬能的。其實光是幹細胞就有數十種,治療上必須因病痛的不同,來進行細胞選擇。大致上可劃分為「進攻用」與「修補用」兩大區塊。

免疫細胞治療和間質幹細胞治療比較表。

免疫細胞治療中最為人們熟悉的有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專門改造患者自身T細胞,使其能夠識別和攻擊癌細胞的療法。這種療法對特定血癌患者療效顯著,但是對於實體腫瘤的效果還夠不明確;免疫細胞治療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發燒、寒戰、低血壓、呼吸困難、肺炎等,但這些副作用通常是暫時性的。

間質幹細胞是一種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的細胞,包括骨細胞、神經細胞和軟骨細胞等。這些細胞可以用於治療許多因損傷產生的疾病。例如心臟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肺纖維化等領域,已經展現了一些成功的應用。當然使用上也有一些風險,例如可能引起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或因操作不當引起感染、出血、腫脹和疼痛等副作用。

然而,最新的研究顯示,兩種治療方法也可以相互結合,以產生更好的療效。例如,使用間質幹細胞可以增加CAR-T細胞治療的療效,同時降低其副作用。因此,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結合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法,以更好地治療疾病。

細胞治療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對於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產生的效果會有不小的差異。例如間質幹細胞用於缺血性中風的恢復上,早期使用就優於後期;年輕病人的效果就優於年長者;密集用藥優於分散用藥等。

上述種種無非是要說明再生醫療並非洪水猛獸,但也不如某些業者誇大如仙丹,需要經過正確的評估選擇對的細胞,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有願景的法規來引導,讓台灣生技產業有標準可循,不能因為少數的亂象就因噎廢食。開創總是孤獨與艱難,期盼再生醫療雙法能成為"Taiwan Can Help."的新燈塔。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