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打假球1】國民參審確定夢碎 說好的司改呢

by 項 程鎮

⇩⇩⇩按讚訂閱看更多⇩⇩⇩

文字撰稿:項程鎮
攝影記者:王銘偉
美術設計:林佳欣
影音編導:謝凱萱
後製剪輯:邱均螢
圖片來源:總統府官網

總統蔡英文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打著司法改革等口號,以推動國民參審為司改重要目標,壓倒性多數狂贏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2020年又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並連任成功,連立法院改選都一併把國民黨打趴了,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又控制得宜,讓她的聲望如日中天,不料蔡英文在520第二任總統就職前夕,卻驚爆她已推動4年的國民參審制跳票,讓她臉上無光。

蔡英文4年前和陳建仁參選正副總統的司改政見,聲稱要:「用審議民主方式來討論國民參與司法的方式,並基於討論結果來訂定司法改革時程。」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還轟轟烈烈召開了全國司改國是會議,沒想到4年後的今天,行政權和立法權一把抓的她,眼看著第二任總統任期即將展開,當初說好要給台灣人「國民參與司法的方式」,卻一直兌現不了,連倒底是要施行參審制還是陪審制都搞不定,法案至今出不了立法院,讓人懷疑蔡英文的司改根本是玩假的。

2020總統大選,現任總統蔡英文代表民進黨以817萬比552萬票,大贏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265萬票,蔡英文成為台灣民選總統史上最高得票數的總統,以817萬得票數,超越前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獲得765萬得票數。

除了總統大選以壓倒性多數把國民黨打趴在地,在國會部分,蔡英文領軍的民進黨,在立院113席次中,囊括63席,取得國會過半席次,可憐的國民黨在吳敦義帶領下,原本該贏的立委選舉,卻因提名了吳斯懷等不得民心的不分區立委,僅得40席,連雄霸台中20年的顏家班顏寬恆都輸給了政壇新人、台灣基進的陳柏惟。(硬推陪審制原來都是為了…請看 【小英打假球2】獨派推陪審硬救扁 挾政商阻修法

雖然民進黨在選戰捷報頻傳,不過蔡英文看似風光的背後,卻掩飾不住她在司法改革的重大挫敗,那就是她在2016年第一任總統競選之初,念茲在茲的「國民參與司法」競選支票,眼看著520總統就職日期逐漸接近,到現在仍無法兌現。

蔡英文(前)連任總統成功,卻驚傳她在2016年提出的司改政見,在民進黨掌握國會多數優勢下,仍無法在520前完成參審制立法,她在苗栗和民眾座談時,還自我解嘲「司改難度更甚年改」,令人啼笑皆非。(攝影記者:王銘偉、資料照片)

小英:「司改難度更甚年改」,默認參審制跳票

有趣的是,蔡英文似乎也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推動司改進度緩慢,去年(2019年)4月到苗栗縣頭份市與民進黨基層座談時,還自我開脫說:「司改難度更甚年改」,表示已提出「國民法官制」等法案,並請立院黨團儘速推動通過。事實上,行政院早在2018年4月25日就已提出「國民法官制」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簡稱『參審條例』)」,但因民進黨擺不平主張推動陪審制的司改團體,導致立法院屆期不連續而立法中斷。

結果拖了快一年,行政院又於今年(2020)3月19日二度通過「參審條例」,但是民進黨掌控的立法院卻仍無法在520前三讀通過,連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司改團體都看不下去,認為司改進度緩慢,逼得蔡英文今年3月27日接見「民間監督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決議聯盟」成員時表示,她今年520就職演說中,將再次宣示,司法改革的重要性,形同承認參審條例在520前過不了,蔡英文第一任總統任期的司改政見已經跳票。

總統蔡英文(右1)、司法院長許宗力(左1)面對行政院促轉會要求司法院和法務部提供威權時期法官和檢察官的黨籍等資料,兩人未公開表示意見,遭質疑民進黨以轉型正義為名義,對司法官進行思想檢查。(圖片來源:總統府官網)

促轉會查司法官黨籍資料,動機啟人疑竇

有意思的是,相較於推動「國民參與司法」,蔡英文的行政院更有興趣對法官和檢察官進行思想檢查,去年11月底,有「東廠前科」的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召集司法院、法務部、檢察官和法官協會等單位與會,要求調取威權時期司法官黨籍、自傳等資料,以及大法官解釋檔案資料。

促轉會事後聲稱調資料是要做「整體性研究」,不少司法官仍質疑,可能不少法官和檢察官在處理政黨相關案件,不盡如綠營的意,民進黨就出招了,打著轉型正義名義,對司法官進行思想檢查,讓人懷疑他們想建立綠營專屬的「忠誠資料2.0」,完全忘記當初台灣民主前輩為了廢除公務機關「人二室」裡的忠誠資料,花過多少心血、做過多少努力。

不少司法官私下認為,民進黨不好好推動司法改革,卻忙著查抄司法官昔日頭皮底下的政黨傾向,很難讓人不相信不是要把手伸進司法,難怪蔡英文4年來的司改政績雷聲大、雨聲小,因為民進黨可能更在乎的是司法官是否對綠色效忠,眼看著520即將到來,大家都在看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蔡英文如何自圓其說。

其他連結:
【小英打假球2】獨派推陪審硬救扁 挾政商阻修法
【小英打假球3】蘇永欽倒戈挺參審 司法界眼鏡碎滿地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