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咖啡轉載。圖片‧SID攝

手沖咖啡轉載。圖片‧SID攝

日本咖啡之神出馬 手沖咖啡美味萃取關鍵大公開 

by 謝 政蒼

撰文.轉載自《咖啡大師的美味萃取科學》|首圖示意.SID 提供

手沖咖啡的過程,看似隨興,但每個步驟,舉凡注水量、注水角度、悶蒸時間的多長……對於講究細節、追求極致美味的咖啡玩家來說,可是馬虎不得,只要一個步驟稍有差池,會壞了一鍋粥。田口護, 1968年開設巴哈咖啡館,提攜後進無數,也曾擔任日本精品咖啡協會(SCAJ)會長,有著「日本咖啡之神」封號。來看看他光針對手沖咖啡注水萃取的這個過程,到底有多要求完美。

對於手沖咖啡的美味,玩家可是斤斤計較。(圖片示意 . SID提供)

進行萃取時,我希望各位精通「熱水量的控制」。拿手沖壺注水時,能維持熱水柱的粗細、穩定,學會自在調節水柱大小。因此必須盡可能減少不確定的因素。即使只沖一人份的咖啡,手沖壺裡的熱水也務必要裝至八分滿,就是這個緣故。熱水量太少的話,手沖壺的傾斜幅度會變大,握把的位置也會變得不固定(如下圖)。

熱水從距離咖啡粉表面約3~4公分高的地方垂直落下,熱水柱最理想的粗細是2~3公釐。熱水一開始落下時,水柱要細且慢,到了萃取後半段始逐漸加粗 (如下圖) 。

濾杯裡的熱水在萃取時是如何流動的呢?我們利用剖面圖和俯瞰圖來看看。請在腦中想像萃取時的熱水動向與空氣動向,應該就能明白不直接把熱水淋在濾紙上的原因了。

萃取的流程

第一次注水
把咖啡粉倒入濾杯,輕輕晃動濾杯讓表面平整(避免咖啡粉過度集中)。從距離表面3~4公分高的位置細細注入少量熱水;注水時要定量且慢慢畫「の」字,想像自己是把熱水輕輕放在粉上,讓熱水滲透所有咖啡粉。此時要小心,別直接把熱水淋在濾紙上。(如下圖)

第二次注水
等到悶蒸結束,再開始第二次的注水。畫「の」字注水,讓熱水滲透所有咖啡粉,小心別讓變成漢堡排形狀的濾過層邊緣崩塌。咖啡粉愈新鮮,咖啡粉表面就愈會高高隆起,而且會產生質地細緻的泡沫。咖啡粉不新鮮或水溫太低的話,有時表面就不會隆起,反而會凹陷。極淺焙的咖啡則不太會產生細泡沫。(如下圖)

第三次之後的注水
從第三次開始,注水的時機是當咖啡粉表面中央稍微下凹時(如下圖上排);原則上要在熱水滴完的前一秒注水。如果等到熱水滴完才注水,濾過層就會難以復原。大多數的咖啡成份都是要到第三次注水才會完全萃取出來。第三次之後的注水是用來調整濃度與萃取量,第四次注水的水柱要略粗且速度加快。到達規定注水量,也就是咖啡壺的300毫升刻度時,要在熱水滴完之前先一步拿開濾杯。(如下圖下排)

萃取失敗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沒有遵守萃取重點進行的話,就會失敗。舉例來說,不夠新鮮的咖啡粉就不會膨脹,無法充分悶蒸。咖啡粉的研磨度太粗的話,熱水就會快速往下掉;粉粒太細反而會塞住濾杯,煮出澀味強烈的咖啡。研磨粗細不均的話,進入熱水的味道成份也會不均,難以煮出想要的味道。

在控制味道時,也要仔細注意熱水溫度,不能只是目測,必須拿溫度計精確測量,才是成功的關鍵。保持濾過層完整尤其重要,否則熱水會在成份萃取不完全的狀態下往下滴,煮出淡而無味的咖啡。到了萃取後半段,不必要的成份比例會增加,因此進行速度要快,減少不必要成份的萃取量。

悶蒸失敗的例子①凹陷

如果咖啡層表面中央凹陷、沒有隆起,首先要思考咖啡豆是否不夠新鮮。即使咖啡豆很新鮮,熱水溫度太低時也會發生同樣情況。冬天的室溫很低,建議濾杯要事先用熱水煮過、燙杯,完全擦乾後再使用。

悶蒸失敗的例子②噴出蒸氣

在悶蒸的步驟,有時表面會噗滋噗滋地產生破洞、噴出蒸氣;這是因為剛烘焙好的咖啡豆有很多二氧化碳,要是咖啡粉磨得太細、或微粉太多,還是說熱水溫度太高……等,這些原因都會使得空氣無法完全排出。悶蒸不完全的話,咖啡的味道就會亂七八糟。

⇩⇩⇩追蹤粉專新聞看更多⇩⇩⇩

⇩⇩⇩加入Line@好友重要新聞不漏看⇩⇩⇩

加入好友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