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百年紀行 穿越時空探訪馬偕博士行醫之路

by 李 若姮

淡蘭古道曾是北台灣通往宜蘭地區的交通要道,百年前古道上人來人往,就像車行雪隧般熱鬧,古道兩旁有民家、有柑仔店、有郵局,之後因為交通方式革新,使得古道逐漸沒落,近年政府與民間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工法將其修復,讓淡蘭古道重現百年面貌。

採訪.妮可魯 | 首圖攝影.妮可魯

人們花了數百年在打通北台灣到東半部的道路,百年前修築淡蘭古道 , 百年後打通雪山隧道。(圖.妮可魯)
人們花了數百年在打通北台灣到東半部的道路,百年前修築淡蘭古道 , 百年後打通雪山隧道。(圖.妮可魯)

「淡蘭古道多為原始山徑,穿一雙耐走且防滑的高筒登山鞋或雨鞋,以及攜帶登山杖…」我窩在冷氣開到最強的客廳沙發,複誦淡蘭古道體驗團的行前通知,想到剛才氣象預報說明天最高氣溫將來到35度,這種天氣要去原始山徑披荊斬棘,心裡不免直犯嘀咕。

隔天早晨依約來到台北車站東三門集合點,看到擔任此行嚮導兼解說員的吳雲天老師居然扛了一把大鐮刀,心中一涼,這百年歷史的淡蘭古道是有多原始,確定是在新北市的山區爬爬古道,不是要效法花東原住民去山裡打山豬吧?

「放心放心,新北觀光局挑了最好走的路段,頂多脫鞋子、跨過小溪,很好走的。」資深古道迷吳雲天老師揶揄我們這些被嬌養慣的媒體小姐們,直說他會走在前面幫大家清開擋住視線的樹葉或不視相的蜘蛛網,我們只要放鬆心情享受山林之美即可。

 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淡蘭古道的路徑逐漸清晰。(圖.妮可魯)
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淡蘭古道的路徑逐漸清晰。(圖.妮可魯)

搭上時光機回到淡蘭古道的某一天

全長200公里的淡蘭古道,「淡」是指清朝時期的淡水廳,「蘭」則是噶瑪蘭廳,也就是今日的宜蘭一帶,19世紀的淡蘭古道是北台灣通往東半部的交通要道,概分成具有官方性質的北路「官道」,民間開墾落戶的中路,以及茶商往來貿易的南路,1872年從蘇格蘭到台灣北部傳教的馬偕博士,就曾多次利用淡蘭古道前往噶瑪蘭幫平地居民及山區原住民治病、拔牙,直到1901年在淡水病逝。

踏上古道前,我們先來到淡蘭古道的現代版驛站「柑腳驛站」,從銀行業退休的王大哥在被喻為「山谷中的珍珠」的柑腳城開了家小咖啡館,除了提供自家烘焙的柑腳特調咖啡、自家有機菜園鮮採蔬果做的餐點(需預約),也做為淡蘭古道的旅人驛站,山友們若自駕前往的話可將車子停在柑腳驛站,回程請王大哥幫忙叫計程車前往步道出口接回,對於需要不同點進出的淡蘭古道山友們來說,真是非常貼心的服務。

柑腳驛站的王大哥與大嫂,為旅人們提供溫暖的落腳處與情報補給站。(圖.妮可魯)
柑腳驛站的王大哥與大嫂,為旅人們提供溫暖的落腳處與情報補給站。(圖.妮可魯)

我們在柑腳驛站整理裝備,將王大哥為我們準備的鮭魚飯糰與艾草菜包放進背包後,隨即搭車前往淡蘭古道位在雙溪一帶的中坑古道路段,途中經過泰發炭窯的舊址,「大家都知道九份產金礦,雙溪這一帶則是產煤礦,且這裡除了煤礦還有水銀礦,水銀是將金子從礦土裡分離出來、冶煉黃金的重要媒介」對於台灣礦業頗有研究的吳雲天老師娓娓道來。

台灣礦業歷史和淡蘭古道有很深的淵源,古道附近有許多廢棄的舊礦坑,1924年北宜鐵道通車前,淡蘭古道是礦工們上下班的必經路線,「通勤時間」非常熱鬧,以傳教拔牙聞名的馬偕博士前往噶瑪蘭必經的頂雙溪小鎮,就位在淡蘭古道北路上,相信時常與礦工們在古道上擦身而過。

位在雙溪的泰發炭窯遺蹟,訴說著過往繁華一時的煤炭開採史。(圖.妮可魯)
位在雙溪的泰發炭窯遺蹟,訴說著過往繁華一時的煤炭開採史。(圖.妮可魯)
威惠廟是淡蘭古道歷史上,居民的信仰中心與交通中繼站。(圖.妮可魯)
威惠廟是淡蘭古道歷史上,居民的信仰中心與交通中繼站。(圖.妮可魯)

我們走在林木夾道的羊腸小徑,想像200年前淡蘭古道人來人往的景象,吳雲天老師指著古道旁的桂竹林說,有竹子的地方一定有古厝,果不其然,爬滿青苔與樹根的石塊牆面出現在古道旁,這些石砌古厝在山間形成民宅聚落,此外還有柑仔店、郵遞站,以及駐紮在北海岸防守海盜的軍營…風吹竹林傳來沙沙的聲音,閉上眼睛彷彿可看到往返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遞送公文的官兵匆匆行走,路邊還有坐在柑仔店前喝杯涼茶的茶販。

古道旁的石砌古厝,訴說著往日繁華。(圖.妮可魯)
古道旁的石砌古厝,訴說著往日繁華。(圖.妮可魯)

行經淡蘭古道中坑古道的高處,路邊有塊大正元年(1912年)刻的界石,依方向分別刻有「北頂雙溪行」、「南闊瀨行」、「西石碇行」,旁邊還有座土地公廟,就好像日本鄉間小路常可見到的地藏王菩薩石像,保佑來往行人平安順遂。

「這附近養了幾頭水牛,這邊幾處荒廢的梯田就是靠他們賣力地吃草,才顯露出百年前的面貌。」吳雲天老師熟門熟路的往石砌古厝下方走去,幾畝廢耕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梯田錯落在山林之間,蝴蝶輕飄飄地飛過,山泉水涓滴流過老牆邊的舊石磨,彷彿靜靜地訴說著淡蘭古道往日的繁華…。

離開梯田時,老師順手關上防止水牛出入的木柵欄,就像離開山間老友的鄉居般自然,描繪在圖像與黑白照片中的淡蘭古道瞬間在腦海中鮮活起來,相隔百年的時空記憶在此刻神奇的交會。

順著梯田旁溪水竄流的方向,我們結束三個多小時的淡蘭古道漫行,從古道接往柏油路,路邊有公車站牌,可以接續公車搭到火車站,或是打給柑腳驛站請王大哥幫忙叫計程車來接。

百年歷史的石橋,曾是淡蘭古道上的交通必經要道,人們跨過石橋與小溪,南來北往著。(圖.妮可魯)
百年歷史的石橋,曾是淡蘭古道上的交通必經要道,人們跨過石橋與小溪,南來北往著。(圖.妮可魯)
現在是水牛放牧地的草地,以前是山間梯田,田邊小徑綻放著繽紛草花。(圖.妮可魯)
現在是水牛放牧地的草地,以前是山間梯田,田邊小徑綻放著繽紛草花。(圖.妮可魯)

搭車離開前,不忘先到泰平假日農夫市集裡的阿丹姐的店,品嚐阿丹姐運用當季鮮美食材,順應節氣烹調的無菜單料理,一道道從阿丹姐的鍋鏟下送上桌的有山中鮮採的香菇、木耳,自家飼養的放山雞與肥魚,嫩得掐得出水的絲瓜、小黃瓜,皆是當地居民自己菜園裡種的。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腦海中浮現這段古諺,意指深山裡沒有曆法,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大寒已經過去了,還不知新春即將來臨。但我覺得,憑藉先人的生活智慧,就算手中沒有黃曆,從餐桌上的菜餚便可得知季節的遞嬗,理所當然,阿丹姐的節氣料理同樣也曾出現在淡蘭古道兩旁人家的日常餐桌上,夏至吃可清熱安神的蓮藕、立冬吃養肺潤燥的南瓜,春夏秋冬,日復一年,吃在嘴裡、養在心裡。

通過飲食文化的傳承與用自己的雙腳踏過古道,便覺得,淡蘭古道不是個出現在台灣近代史裡冷冰冰的名詞,而是真實有溫度,與自己生長的腳下這片土地有深刻連結,彌足珍貴的風景。

阿丹姐順應節氣的山間料理,傳承著關於淡蘭古道的飲食記憶。(圖.妮可魯)
阿丹姐順應節氣的山間料理,傳承著關於淡蘭古道的飲食記憶。(圖.妮可魯)

★淡蘭古道相關資訊
可按讚點閱新北觀光局經營的官方粉專:淡蘭道
★淡蘭古道-中坑古道路段
交通:從雙溪火車站搭乘780號公車在下坑口站下車,下車後步行到中坑橋即可來到中坑古道入口。
★柑腳驛站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外柑里外柑腳39之3號
電話:(02)2493 2091
★阿丹姐無菜單料理
地址:新北市雙溪區45號山腳下(泰平假日農夫市集)
聯絡方式:謝雅玲(阿丹姐)0921-428065 /02-24932552 ,採預約方式

⇩⇩⇩追蹤粉專新聞看更多⇩⇩⇩

⇩⇩⇩加入Line@好友重要新聞不漏看⇩⇩⇩

加入好友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