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基隆中元節,大家印象較深的有封城舉行的花車遊街、農曆14日深夜的放水燈活動,其實15日普度當天也很有看頭,基隆港高處的主普壇張燈結綵,以滿漢全席的陣仗宴請各方好兄弟,包含外國孤魂野鬼也一併邀請,不分國籍普度眾生。
採訪.妮可魯|首圖.王銘偉 攝影


印象裡中元普度的供品不外乎泡麵、餅乾、零食,基隆中元節主普壇上的祭品卻格外洋裡洋氣,漢堡、熱狗、馬卡龍羅列一桌,旁邊還配上刀叉、紅酒,靠近點仔細看才發現是擬真的米雕藝術,精緻的模樣就像是餐廳櫥窗裡展示的食物模型。
「基隆不是有法軍公墓嗎?除了清法戰爭陣亡的法國將士,台灣曾經歷過西班牙、荷蘭、法國、日本侵略統治的年代,有許多外國的往生者,既然是普度當然要寬宏大量,慈悲為懷,一同普施。」身為中元普度「總鋪師」的謝源張老師,用俗稱捏麵人的米雕藝術捏製了許多西方美食,據他所說,基隆中元普度是全台唯一設西洋桌的,呼應了基隆身為港口要塞、曾有許多外國人留下足跡的過往歷史。
這些維妙維肖的「看桌米雕」是用麵糰捏塑後再上色,和已染好色的麵糰做的捏麵人不盡相同,專供普度、廟會或法會使用,現在會做的師傅寥寥無幾,謝源張老師常配合社區大學課程,或是米雕藝術體驗活動教授相關知識,「老爸說看桌米雕是祖傳的秘方,哎呀,秘到最後就沒有了啦!」老師滿身汗、手上沒停的趕在日落前將普度用的米雕依順序排列上桌。
中元普度裡用米雕捏塑的手工藝品稱為「看桌」或「看牲」,看桌又稱為「金松宴」,是滿漢全席的精華,有葷桌、素桌、西洋桌,豐富的供品展現了待客的誠心,讓好兄弟們盡情享用。

三連桌之金松宴其實還有「拚場」意涵,謝源張老師解釋說這要追溯到基隆中元祭的起源,當時來自漳州、泉州的先民常為了爭地盤械鬥,死了不少人,後來除了建廟祭祀,並為了化解族群對立,在中元普度祭典時用「賽陣頭」取代械鬥,負責該年度主普的宗親為了吸引圍觀人潮,用精美的看桌米雕做成豐富祭品拚場,看的人愈多愈有面子,成為基隆中元普度最精采的看頭。
雖然基隆的開發史飽受外國人欺凌,但先民在普度時以德報怨,不分彼此宴請異國孤魂,供品裡有米雕做成的西方糕點,以及燒豬、燒鴨、燒雞、燒魚,日本壽司也沒少,就連咖啡、紅酒都有,刀叉等西洋餐具齊全,完全依照外國人的飲食習慣與喜好準備。

除了依照國籍準備普度供品,還不忘往生者生前的品級,金松宴裡的「九龍碟桌」,四方擺置小花籃,意為皇帝在御花園裡擺桌宴客,「品高桌」則是王公侯爵宴客的佳餚,「漢食碗桌、盤桌」有四季五穀豐收之意,是平民百姓宴客的菜餚。

古代普度的大禮有「三牲酒禮」之說,金松宴葷桌上的五牲雕用五種牲禮搭配米雕捏塑而成,豬頭雕成彌勒佛、雞插上五彩羽毛做成鳳凰,點綴著長耳朵與兔唇的豬肚是兔子,頂著角的鴨子變成了鹿,魚戴上龍的面具化身成鰲,充分展現「總鋪師」謝源張老師的手藝,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

既然是宴會,有得吃,當然要有得拿,金松宴除了讓好兄弟大快朵頤,還準備了不少人鬼同賞的看桌米雕,用麵糰捏製水果、水族、山獸、飛禽等,普度大典結束後現場的米雕都可以帶走做紀念,因此大家會在喜歡的米雕前守著,這也是先民為了hold住現場人氣的智慧妙招,套句現代的講法,就像是摸彩、漫威電影的彩蛋。

且為了增加現場氣氛,除了米雕可以拿走,現場許多供品也可讓民眾搶走,但插了「中元旗」的除外,這些是要留下來捐贈給慈善單位的喔!

金松宴一旁居然出現「封神榜」,這些在普度宴中用米雕塑成的人物稱為「看生」,是給好兄弟欣賞的娛樂節目,會選擇封神榜是因為姜太公在封神台上封108神將,數目與漳泉大械鬥中往生的人數相同,且封神榜戲碼有改邪歸正、棄暗投明之意,希望好兄弟在享用普度美食之餘,也能欣賞富有教化意義的娛樂節目,效法封神榜中人物得以修仙得道,脫離輪迴苦海。

在農曆七月來到基隆,會發現許多糕餅鋪都在賣兩款中元節限定的點心,必桃與毛荷,除了用來祭拜,一般人也可買來品嚐。蒸熟的必桃中間裂開,象徵往生者的壽桃,祝福鬼靈能早日轉世陽間。毛荷亦稱為摩訶,外型像一朵蓮花,期盼眾生能化身為蓮,早日超脫輪迴至極樂世界。

除了米雕,基隆中元普度現場的眾多紙糊神像更是民間傳統藝術的集大成,其中有鬼王稱號的大士爺是農曆七月的普渡神,負責管理普度現場好兄弟們的秩序,普度結束後當晚和其他紙糊神像、三界壇、三清壇一同抬到望海巷焚化,中元普度祭典才算是功德圓滿。

毅傳媒延伸推薦》
今天不往九份、我們住瑞芳 體驗一段鐵道旁的後站人生【瑞芳基隆文青旅1】
萬巒不只有豬腳!從漂漂河到夜訪貓頭鷹 萬巒鄉間秘境探險一秒返童年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