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王傑領路遊 鵝毛筆下的基隆小旅行

by 李 若姮

跟著久居基隆的畫家王傑,體驗製作歐洲古時寫作繪畫用的鵝毛筆,並藉由他彩筆下的基隆,領略這座城市的色彩與風景。

採訪.妮可魯|首圖.王銘偉  攝影

用鵝毛筆勾勒線條,渲染上水彩的碧砂漁港。(圖.王傑提供)
用鵝毛筆勾勒線條,渲染上水彩的碧砂漁港。(圖.王傑提供)

初秋的早晨,孝二、孝三路兩旁的騎樓一如往常的熱鬧得很,早起出門買早餐的基隆人踱向的不是美而美或燒餅油條店,而是剛出爐的水煎包、烤豬肝腸、大腸圈、蒸燒賣、乾麵與蛋包餛飩湯,基隆人的飲食文化就像是部台灣移民史的縮影,清朝有從福建漳、泉兩地來台的先民帶來的閔南風味,國民政府遷台後,外省阿伯更將大江南北的口味都帶來了。

騎樓下和樂融融的早餐景象讓我們差點忘記一大早來基隆的目的,今天要去畫家王傑的畫室當學生,不是去學畫,而是學做鵝毛筆。

「不像我們現在用鉛筆,古時候的畫家都是用鵝毛筆做速描,林布蘭、達文西也不例外,很好奇鵝毛筆的觸感及效果會是怎樣,但又買不到,於是想自己做鵝毛筆看看。」十多年前在西班牙求學期間便愛上手繪旅行的王傑,喜歡用旅遊速寫的方式記錄故鄉基隆與台灣各地的景物,因而對於鵝毛筆這個充滿中世紀古典氛圍的繪畫工具產生興趣。

電影裡出現的鵝毛筆有著華麗的羽尾,但王傑做鵝毛筆的第一件工序就是用美工刀先將羽梗上的毛刮掉,「握筆時一堆毛很礙事,且有毛的筆放在一起出門畫畫很占空間。」王傑查閱歐洲古籍,在歐陸的骨董市集裡搜尋製作鵝毛筆的工具,花了許多年時間讓這個中世紀的古物重現,我們問這真的可以拿來畫畫嗎?

「當然可以,鵝毛筆的繪畫功能和續航力讓人滿意。」王傑邊說邊隨興地幫同行友人做速寫,鵝毛筆快速的在紙上舞動,帶有彈性的筆尖能隨著用筆者的力道調整筆觸深淺,添上幾筆水彩暈染出明暗光影後,朋友的面孔沒兩三下就躍然於筆下,展現出鵝毛筆細緻多樣的線條感,前不久王傑就用鵝毛筆將270度的基隆港景色畫入2公尺長的畫布,勾勒出相機無法達成的基隆港全景。

將握筆處的羽梗削除掉多餘的羽毛。(圖.王銘偉)
將握筆處的羽梗削除掉多餘的羽毛。(圖.王銘偉)
用美工刀裁割出筆頭, 形狀和沾水筆一樣。(圖.王銘偉)
用美工刀裁割出筆頭, 形狀和沾水筆一樣。(圖.王銘偉)
鵝毛筆DIY體驗最有樂趣的就是用自己做的筆試畫。(圖.王銘偉)
鵝毛筆DIY體驗最有樂趣的就是用自己做的筆試畫。(圖.王銘偉)

鵝毛筆DIY課程過後的午茶時間,我們纏著老師聊聊他筆下的基隆,出版過《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旅遊書的王傑,回憶起他十多年前從西班牙留學歸來的往事,那時對於故鄉基隆既熟悉又陌生,拎著畫具紙筆前往的地方,正是觀光客熟知的基隆廟口夜市。

「剛回來時只會去廟口,從這開始去看整座城市的樣貌。」當年的王傑走進夜市裡面的奠濟宮,沿著穿廊拾階走到殿宇高處,俯瞰高低交錯的屋簷與色彩豐富的交趾陶,百年古剎之美讓他印象十分深刻,很自然地用畫筆記錄下他回到故鄉的第一印象。

剛回國還十分清閒的王傑除了基隆廟口,也常走到不遠處的崁仔頂市場,被兩棟有著紅磚拱頂的老房子吸引住目光。常被形容是台版築地市場的崁仔頂,凌晨2點過後剛從漁船卸下的魚鮮成筐成簍的在騎樓下競標,使得深夜的崁仔頂市場人聲喧揚,比廟口夜市更熱鬧。

「和晚上不一樣,早上打烊後的市場根本沒人,很適合安靜畫畫,我就將這兩棟房子畫下來,查了文史資料發現以前崁仔頂一整排都是這樣的建築,但後來都消失了,畫裡的其中一棟也在前幾年拆建。」1920年日本人在台灣實施都市規劃,統整街道建築的風格形式,許多台灣早年的老街建築都是出自當時的成果,但是留存在基隆的卻不多,王傑對於富有美感的歷史建物殆半消失非常感嘆。

「若居民沒有產生共同意識去維護,不單是建築物,許多文化都會消失。」王傑指著畫中的青草街,這條位在奠濟宮旁仁三路的街道,店頭懸掛羅列著許多青綠的藥草,販賣的傳統飲料中蘊藏著民間對於藥用植物的知識和智慧,但是因為植物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影響,許多藥草都採集不到,老祖宗傳遞下來的配方因而缺失。

「環境的改變,不知不覺間影響到生活。」在用畫筆記錄的過程中,王傑發現許多沒人注意到的事,像是習以為常的事物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在畫紙上留下讓曾經經歷過的人,感到懷念與感傷的美麗姿影。

正因為這樣,畫家身分之外的王傑,積極參與基隆市景保存與美化活動,像是反對拆除基隆港西二三號碼頭倉庫、明德山莊的保存,2020年開始與基隆暖暖地區的居民合作,共同完成許多幅以暖暖為主題的葡萄牙磁磚畫,藍白色基底的磁磚妝點在暖暖的各個社區街角,色調優雅大方。

「正濱漁港的彩色屋計畫,每年都要花費經費去粉刷維護,磁磚畫只要擦乾淨就好。」王傑幽默且認真的說,鄰近大西洋的葡萄牙和基隆一樣多雨,牆壁上貼磁磚畫不但美觀,還有防水、保護牆面的功能,畫家王傑想讓基隆成為一個磁磚畫的城市,讓當地居民藉由參與的過程培養共同的環境意識,一起為雨都基隆抹去灰暗的城市印象。

剛從西班牙回到基隆的王傑,從廟口的奠濟宮開始展開他的城市旅程。(圖.王傑提供)
剛從西班牙回到基隆的王傑,從廟口的奠濟宮開始展開他的城市旅程。(圖.王傑提供)
1920年代的崁仔頂市場有一整排美麗的紅磚建築,可惜現在幾乎全拆除 , 王傑用畫筆記錄下十多年前殘存的兩棟。(圖.王傑提供)
1920年代的崁仔頂市場有一整排美麗的紅磚建築,可惜現在幾乎全拆除 , 王傑用畫筆記錄下十多年前殘存的兩棟。(圖.王傑提供)
 基隆廟口旁的青草街,是老一輩基隆人的日常保健飲料, 因為藥草採集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取得 ,老祖宗的配方也將隨之凋零。(圖.王傑提供)
基隆廟口旁的青草街,是老一輩基隆人的日常保健飲料, 因為藥草採集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取得 ,老祖宗的配方也將隨之凋零。(圖.王傑提供)

毅傳媒延伸推薦》
重回大航海時代 從基隆港、和平島到基隆嶼的藍色船旅
今天不往九份、我們住瑞芳 體驗一段鐵道旁的後站人生【瑞芳基隆文青旅1】

王傑
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畫家、作家、插畫家。以其特殊風格的水彩畫記錄故鄉基隆的一景一物,之後足跡更遍及台灣與世界各地。透過畫家的文字及色彩,王傑正在台灣進行一場又一場旅遊速寫,記錄並描繪著這片土地上每座城市的風光與人物以及形象與色彩。《時報周刊》、《旅人誌》、《好吃》圖文專欄作者、文大推廣部旅遊速寫課程講師。個人著作有《水彩LESSON ONE:王傑水彩風格經典入門課程》、《新版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台南媽媽,山東爸爸以及我愛的西班牙》、《旅途上的畫畫課》、《手繪西班牙時光》、《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