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亂象誰負責?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水源浩劫3】

by 呂 品逸

文字撰稿:呂品逸、謝佩樺、謝幸恩、李定宇、項程鎮 、李宜樺
攝影記者:陳睿緯 、張彥中、王銘偉、鄭存廷
美術設計:姜峻傑
影音編導:謝凱萱
影音剪接:邱均螢

極端氣候肆虐,中國長江流域亦受到史無前例的洪災侵襲,三峽大壩岌岌可危,在大自然的反撲下,台灣面臨的危機也不小,每年夏天颱風季節,泥沙隨大雨滾滾而下的畫面不斷出現在電視上,政府也花費大筆預算整治河道,但效果卻遠遠跟不上山林的開墾速度,再加上近年吹起的露營風潮,間接加速了山坡地的開發。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全台共有近2000家露營區,但合法的卻不到1成。而違法的露營區中,有近半的數量更是直接設置在重要的水質水量保護區(以下簡稱:水源保護區)內。《毅傳媒》採訪團隊特別針對臺灣所面臨到的水源浩劫,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導,深入探討為何政府應該正視在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露營,正帶給臺灣何等嚴重的危害。

中華民國露營協會統計,露營商機1年上看40億,儼然已經成為了近年來的新興產業,許多民眾每逢週五便攜家帶眷,到環境優美的露營區享受山野生活,為了因應露營風潮,交通部觀光局在2016年時,頒布了《露營場管理要點》,但時至今日,仍有791家違法露營區如洪水猛獸般入侵、霸占山林,這樣的管理成效,令人不禁搖頭。

露營商機蓬勃,讓許多業者搶進水源保護區違法設立營地。(攝影:王銘偉)

露營區問題多 無專法難管理

《毅傳媒》調查,全台位於水源保護區內的407家違法露營區中,有些疑似為了躲避政府機關在網路上蒐證,乾脆將Google Map上的標示取消、或是標在另一處

有些雖在Google Map上標註歇業,連臉書粉絲團也已關閉,卻悄悄地經營起需要認證才能加入的臉書社團;更有業者疑似在被檢舉或開罰後,只是將露營區換個名字,沒多久便在同一個位置開張營業。

一名立委助理向《毅傳媒》透露,長年以來,因為沒有專責管轄的單位,露營區的問題都是中央推給地方、地方再推回給中央。2017年立委林昶佐等人,曾力推修法,欲比照民宿將露營區納入《發展觀光條例》中,清楚條列露營地的各項規範,讓地方政府及業者有規範可循、有法可管,可惜最後不了了之。

政大地政系助理教授戴秀雄坦言,應該明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管轄露營區 ,不是像現在都由土地主管機關管理開罰,他也形容,土地主管機關如同足球場上的守門員,是違法露營區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若沒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先去訂定遊戲規則,那就像場上其他10名球員全都棄守,讓守門員獨自面對這個局面,想當然一定會破綻百出。

曾文水庫上游阿里山地區就有13家違法露營區,卻似乎無人管轄。(圖:吳仁邦提供)

被貼違法標籤 業者也不樂見

對於違法露營區林立的情況,業者也有話要說。尖石露營觀光協會理事長吳玟霆強調,在目前的法規下,申請合法的露營區大多得以休閒農場的名義,但法規卻要求休閒農場的土地面積要超過2公頃,光是這條法令就把許多中小型的農家拒於門外。

吳玟霆也抱怨,露營早已有其產業生態與結構,卻遲遲沒有主管機關,甚至連專門的法規都沒有,且要合法申請的管道和方式過於複雜,許多業者跑了很多政府機關,還是不知道要怎麼申請,長期下來花費的時間、人力成本過高。

合法申請太難 民眾無所適從

《毅傳媒》走訪位於宜蘭的合法露營區那山那谷,老闆陳侑儒回憶起當初申請合法化的過程,直說:「當初我離開公職後,只想回家鄉做點生意,另一方面聘用本地的年輕人,讓他們不用離鄉背井!」但提到當年合法申請露營區的過程時,陳侑儒不禁皺了皺眉頭,坦言流程實在太複雜,讓他也差點招架不住。

陳侑儒擁有宜蘭合法露營區《那山那谷》,他回憶申請當時坦言,合法的管道太複雜,讓許多人望之卻步。(攝影:張彥中)

「啊就頭已經洗下去了啊!不然怎麼辦?」陳侑儒前前後後用了4、5年的時間,花了300多萬元,才終於盼到合法營業的那一天,但他也感嘆,一般的民眾面對多如牛毛的法規,一定是更為恐懼,有些人乾脆放棄申請,改走違法露營區的捷徑。

中華露營協會秘書長蔣大程亦表示:「過去地方政府對違法露營區的態度,因為沒有立案管轄,所以能不管就不管!」隨著消費糾紛不斷增加,有些露營區更有危險的疑慮,最後消費者把事情鬧大了,收拾爛攤子的還是公家機關。

曾任台北市議員、現世界露營總會(F.I.C.C)亞太地區主席的林晉章則提醒,雖然許多歐美國家對於露營區有嚴格的規範,許多露營區為了防止火警且兼顧隱私,營地的長、寬都是10公尺,如果照此規定,業者一定第一個反彈,因此政府在訂定規則時,應該要考量台灣的狀況,否則訂出來沒人做得到也是枉然。

水庫上游的違法露營地林立,管理成了各單位燙手山芋。(圖:讀者提供)

觀光局急卸責 露營區無人管

《毅傳媒》致電交通部觀光局,設法釐清目前政府機關針對露營區問題的責任歸屬,但技術組科長莊慧文表示,觀光局僅僅管裡「露營行為」,而土地的利用是否合法,就不在觀光局的管轄範圍,更不斷強調已將露營資訊統整並在網路上定期更新,光速切割責任的態度令人傻眼。

其實,露營應該是一種休閒,是讓民眾更親近大自然的方式之一,但政府長久以來的忽視,不僅讓現今的法規已跟不上時代,更讓露營逐漸被汙名,形成了民眾、露營業者及生態環境三輸的局面。要如何突破重圍、讓珍貴的山林資源重回秩序,成了各方最大難題。

延伸閱讀:
<影片>臺灣水庫的眼淚【水源浩劫】
242公頃違法露營地 入侵水源保護區【水源浩劫1】
霧社水庫濫墾瀕死 曾文、石門恐步後塵【水源浩劫2】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