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產條例合憲 國庫進帳765億元【黨產GG了1】

by 謝 幸恩

文字撰稿:項程鎮
攝影記者:陳睿緯、余春暉
美術設計:姜峻傑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為了從根拔起國民黨勢力,一方面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讓民眾重溫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記憶,另一方面成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鎖定765億餘元的國民黨黨產積極追討,不過由於不當黨產委員會的母法《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有違憲爭議,因此儘管黨產會近年來陸續對國民黨和附隨組織祭出多道行政處分,行政法院至今僅准予查抄1200萬元,還有5320萬元提存於法院,使黨產案懸而未決。

為了解決黨產條例違憲爭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7位法官停止審判黨產案件並聲請釋憲,大法官會議在6月30日召開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並將在8月28日宣示釋憲結果,不少法界人士認為,在社會氛圍以及民進黨總統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比例佔多數情形下,大法官不用召開言詞辯論,也知道國民黨凶多吉少。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今天宣布黨產條例案釋字第793號釋憲結果,一如外界預料,果然合憲,而且是黨產條例全部合憲。司法院長許宗力指出,國民黨黨產起因於國家非常時期,是黨國不分下的產物,和憲政秩序大有扞格,不值得保護,因此宣告黨產條例全部合憲。15位大法官中,11位認定黨產條例全部合憲,只有4位提出部分不同意見書,因此釋憲結果形同認定國民黨黨產充公有理,不但會讓包括總統蔡英文在內的綠營人士滿意,藍營人士也不會太意外。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6月30日召開憲法法庭針對「黨產條例」進行言詞辯論,國民黨恐凶多吉少。(攝影:陳睿緯)

國民黨產凶多吉少

其實早在5月15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公布國民黨黨產釋憲案最新訊息,決定6月30日召開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的當下,就有法界人士認為,黨產條例釋憲結果可想而知,國民黨只能自求多福。

法界人士指出,15位大法官中,民進黨籍總統蔡英文提名的有11人,這11人已超過2/3釋憲門檻,足以左右釋憲結果,而11人之中的4位大法官,包括司法院長許宗力、黃瑞明、蔡宗珍、許志雄等人,被藍營認定曾對黨產條例發表法律見解,或是配偶曾參與立法,聲請迴避釋憲案,要求「不該自己審查自己支持的法律」,但遭駁回,至於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只剩下4人,因此只要「英系」大法官團結一致,釋憲結果可想而知,何況難保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不會有人跑票,因此如果沒有萬分之一的意外,黨產條例合憲的結果恐怕已是箭在弦上。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7位法官聲請黨產條例釋憲案,以集體缺席憲法法庭言詞辯論的方式,表達黨產條例違憲疑慮。圖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外觀。(攝影:余春暉)

不過,相較於大法官們在黨產案的旗幟鮮明,有些普通法院的「小法官們」恐怕就顯得不識時務,這些法官最具代表性的是當初提出聲請釋憲案的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第4庭和第6庭的7位法官,他們以拒絕出席6月30日憲法法庭的方式,凸顯自己的立場,創下司法史首例。雖然外界對他們這樣的舉動有褒有貶,但已清晰傳達一項訊息,就是黨產條例違反「舉證責任」和「法律禁止溯及往原則」,已讓法官心裡存在違憲疑慮,大法官們如果未能妥善說明違憲理由,自身反而容易陷入違憲困境。

釋憲辯論三打一

此外,6月30日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時,還形成「三個打一個」局面,大法官會議邀請的4位鑑定人中,劉靜怡、黃丞儀、張嘉尹都認定黨產條例合憲,僅董保城持反對意見,董保城痛批根據黨產條例成立的黨產會,「就是民進黨的附隨組織」。他強調,黨產條例如果強加使用,政黨一旦再次輪替,恐陷入政治上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

黨產條例釋憲案鑑定人之一的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城(圖中),痛批黨產會就是民進黨附隨組織。(攝影:陳睿緯)

不過劉靜怡、黃丞儀、張嘉尹等人認為,台灣是延後的轉型正義,2016年國民黨淪為國會少數黨,才有機會處理黨產案,如再用「法律禁止溯及既往原則」阻追查黨產,是對過去不義的就地合法。兩派意見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沒收黨產進國庫

法界人士指出,如果黨產條例合憲,目前因聲請釋憲卡在行政法院的50件訴訟案件將獲得解套,各行政法院皆須依照釋憲結果判准黨產會查抄765億餘元國民黨黨產並收歸國有。 765億餘元的黨產充公後,看起來似乎對赤字連連的國庫收入不無小補,但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統計,目前國庫負債高達5兆5008 億元,因此765億餘元黨產收入,只佔5兆5千多億元的國債不到1.38%,對打消國庫的實質利益不大,不過在政治上卻有極大的象徵意義,國民黨以往龐大的黨機器將無法得到黨產的奧援,民進黨則可憑藉中央和地方的執政優勢,對永續執政將是一大利多。

延伸閱讀:
大法官成第四審 行政法院吃悶虧【黨產GG了2】
黨產和解錯過時機 民進黨完封國民黨【黨產GG了3】
【管太寬1】查法官出勤逼上課 林昶佐被轟綠色恐怖
【管太寬2】強查逾期退休金 法官不畏民進黨堅駁回
【管太寬3】綠營堵藍黑歷史 國家機器換人操控?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