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言堂:教孩子功課氣噗噗? 心理師傳授爸媽四大心法 兒童諮商心理師李介文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奇怪》/時報出版)

【有話大聲說】教孩子功課氣噗噗? 心理師傳授爸媽四大心法

by 林 詠青

作者:《你的孩子不奇怪》/時報出版提供

我曾經教過一個孩子數學,教了二十幾次,當每教完一次,孩子出現抗拒或困惑時,我刻意的讓自已慢慢的說:「沒關係,我再教一次,這題真的很難對不對?」「我換一個方法,你聽聽看。」「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或者我們先進到下一題,等等再回來?」

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在其新書《你的孩子不奇怪》(時報出版)指出,在你繼續看下去之前,必須強調,我所提到的方法,都必須在一個家長穩定、了解孩子、足夠耐心的情況下執行。或者到最後失

敗了,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決定了你是隊友,還是罵人的大人。如果你真的認同「努力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話,你也會像我一樣願意嘗試。

我先前給家長做過很多建議,例如花時間陪孩子做功課、花時間看孩子錯的地方、等待孩子完成指令等等,但部分的家長的回饋是,只要他們一靠近孩子就躲開,只要教功課,最後不是他們自己生氣,就是孩子生氣,或者等待到最後,真的受不了孩子的拖拉,只好嘮叨或生氣收場。

李介文說,一開始真的要刻意的練習平緩的語氣 (即使這是我的工作),但做著做著也就習慣了,支持我繼續下去的,是孩子終於聽懂之後,眼中散發的自信。你知道嗎?自信心的培養,不是大人一直在旁鼓勵說「 你很棒、你可以的」,事實上就是不可以啊!事實上就是做不到啊!孩子沒有眼睛自己不會看嗎?當你帶著孩子一步一步真正完成一些事情、學到一些東西,不用你講,他就會有自信了。

我真的覺得教養需要準備,尤其是面對有狀況的孩子時。孩子本身的表現已經不好,而他們可能因為過去種種的被否定或不諒解而產生自卑、自責或逃避,這些情緒可能會以吊兒郎當或憤怒來表現,他們也會觀察大人的反應,所以大人的穩定是重要的,讓他們真正知道大人是來幫忙,不是來罵人的,才會慢慢萌生配合與改變的動機。

【有話大聲說】 讀者投書專欄 歡迎各界人士不分顏色有話直說 本專欄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讀者可利用下面信箱與我們聯繫: service@winfohub.com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