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扇蕨春天新生的幼芽,有如向著陽光準備振翅飛翔的天使,蜷曲的嫩葉真是可愛!發現一大群雙扇蕨的這裡是淡蘭古道南路的四堵古道,隱身在坪林北宜公路旁,自然略帶點原始感的步道難度不高,3~4小時的路程剛剛好,偶有拉繩和過溪更添趣味,喜愛親近山林的你一定會愛上!
採訪撰文、攝影:林涵青
喜歡登山健行、戶外活動的朋友都知道新北市重整修復的「淡蘭古道」,顧名思義是清朝時期先民徒步往來台北(淡水廳)和宜蘭(噶瑪蘭廳)之間的路徑,而「雙扇蕨」就是淡蘭古道的視覺標誌,仿效西班牙朝聖之路的貝殼,為新北市政府特別邀請設計師蕭青陽創作的識別logo,在淡蘭古道步道系統的地圖、指示牌、路面都能看到。雖然我曾走過幾條淡蘭古道,但很可惜,還沒機會在步道上見到雙扇蕨本人。
這天聽到四堵古道步道後段有雙扇蕨,懷著雀躍的心情,跟著導覽老師吳雲天從台9線北宜公路52.2K碧湖二橋處走入這條長8.7公里的古道。約3~4小時的路程,從坪林區走向新北市與宜蘭縣的交界處,那裏同時也是北宜公路的最高點。
古道入口為混合碎石與泥土的路面,走進森林中沒多久,很快就會忘記其實這裡距離公路並不太遠,高高低低的樹木、欣欣向榮的蕨類,馬上就把我們帶入一個自然而原始的環境,沿路不時聽到五色鳥短促連續的輕聲「咕咕、咕咕咕」,甚至還驚喜聽到山羌高亢的叫聲呢!
在春天走入山林中,最棒的一點就是抬頭低頭都可以發現各種植物的嫩葉、嫩芽或花朵,大自然生命力洋溢山林間,讓人心情也感染到新生的愉悅。不認得名字沒關係,懂得欣賞它們的美就夠了;秀麗的小白花Google說是哈哼花,鋸齒綠葉襯著鮮紅果實可能是紅果金粟蘭,芒萁的葉片組隊成放射狀星芒,可愛的捲柏葉尖有著嫩綠,樹蕨的幼葉捲成像外星生物般還長了金色毛毛,當然還有高掛在樹枝分叉處的鳥巢蕨、也就是山蘇,逆著光看真是美。在山裡,眼睛很忙的!
「活化石」雙扇蕨 新生嫩葉就像天使翅膀
當然還有雙扇蕨,我迫不及待想要見到本尊!這次採訪行程由新北市觀光局邀約、大島台灣旅行社執行,走上步道沒多久,我就急著問大島台灣的總經理妙楨:「這條步道看得到雙扇蕨對嗎?在哪裡?」好不容易走到四堵步道前段的後半,妙楨指著像是左右手掌掌根併在一起的綠葉,「這就是雙扇蕨。」
雙扇蕨的葉子長得很特別,相當容易辨識,對稱的兩叉主脈葉,長得比較大片的葉子為深綠色,有著明顯的分裂,遠遠看起來真的很像它的民間俗名「破雨傘」。3月底造訪時正是雙扇蕨萌新芽的時候,一枝一枝嫩綠帶點紅色的小可愛們迎著陽光,還沒張開的葉片收捲著,好像正準備要張開的翅膀一樣,也像是一個一個小愛心,讓人忍不住拍照拍不停,要不是團體行程不等人,光在這裡我可能就會玩上一個小時。
雙扇蕨除了漂亮可愛,其實也是很珍貴的「冰河孓遺植物」,也就是冰河時期就存在的植物,也就是所謂「活化石」,學者估算它的血緣至少傳承了2億年呢!
四堵古道令人流連忘返的,不僅僅是雙扇蕨棲地這一處,清澈的溪流也讓人很想坐下來靜靜感受。實際造訪這天由於前些日子少雨,部分原先可能要踏水過溪的地方因溪水乾涸,雖然更加容易通過,但另一方面也有小小失望,還好後面還是遇上小池塘與潺潺溪水,清新、清澈,水中魚兒優游,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今天行程的導覽老師吳雲天,熱愛山林與古道文化、也是淡蘭古道專書執筆人之一,他非常推薦這條四堵古道,難度不高平易近人,而且生態豐富,走來很有趣味。他指著四堵溪河流口這天乾乾的溪床笑說,本來安排大家在這裡做大休息,可以坐下來吃點零食補充體力,「風景真的很美、感覺很棒!」這次錯過倒也不遺憾,正好計畫下回自己來好好體驗。
下降到溪床休息前,別忘了和書法家周良敦揮毫撰寫的石柱合照,石柱上寫著「淡蘭 四堵古道」,當然還有淡蘭古道的雙扇蕨標誌,這石柱雖是近代產物但設計得頗具古意。淡蘭古道系統共設立了10座石柱,南路只有這一座,其他則分散於北路、中路各古道上,除了作為識別,也讓走訪古道的朋友多了一份蒐集尋寶的樂趣。
以「手作步道」精神修復古道
雲天老師特別指著古道中少數的石階說明,「大家走這條步道的時候,即使有石階也不會覺得很人工化對吧?這是因為修復步道的時候,新北市政府和千里步道協會的志工特別用最自然的方式,利用本來周邊就有的石頭,用手工一點一點的修。」
千里步道協會推動多年的「手作步道」,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仿效先民就地取材、適應地形、因地制宜的智慧,而不是運來當地完全沒有的方整石塊,或粗暴地直接使用水泥,同時也會盡量使用對在地環境干擾最少的傳統工法,避免使用大型器具造成不必要的破壞。「看起來好像沒做什麼,但其實做了很多」,正是「手作步道」的特色和優點。
而古道和一般登山步道不同的地方,在於除了自然環境,古道還承載了人的歷史和文化,也留下人類生活發展與自然互動的痕跡。在路途中,我們發現了長滿青苔的大石頭上留著以前電力設施的陶瓷礙子和深綠色玻璃老酒瓶,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留下的?
拉繩、涉溪 輕鬆中略有挑戰的有趣步道
老師告訴我們,四堵古道屬於淡蘭古道南路,淡蘭南路與清朝時的茶葉貿易有密切關係,所以又稱為「茶道」,清朝時的路線是從艋舺(萬華)、六張犁至深坑、石碇經坪林、石𥕢、石牌到宜蘭礁溪或頭城,坪林到宜蘭這一段正是北宜公路的前身。
四堵古道從坪林走到宜蘭方向,8.7公里總爬升不過242m,算是輕鬆中略有挑戰,下切溪谷再爬升難免流點汗,剛剛好的鍛鍊一下心臟和大腿肌肉;路面有多種變化,交錯出現比較原始的泥土路、泥土混合碎石,上下坡處有石階,比較陡的地方架設了簡單繩索,有些地方的路面鋪滿落葉,有些路段被蕨類植物兩側包夾、有些則有高聳樹木遮天,加上過溪、拉繩,走起來一點都不單調,相當有趣。
經過雙扇蕨聚落後不久,約走了7.8公里後四堵古道接上北宜公路,過馬路再銜接後段的四堵苗圃步道,兩旁的樹木明顯高而整齊,路面則是平坦好走的碎石路。吳雲天老師說,這裡從日治時期開始造林,四堵苗圃是林務局育苗中心,規劃淡蘭南路的時候,新北市府與林務局(現已改制為林業署)溝通討論很久,才終於獲得開放讓步道通過。也因這個區域先前長期禁止進入,除了楓香、竹林、柳杉,更有台灣油杉、牛樟、烏來杜鵑等保育類植物,和四堵古道前段較原始、混雜的林相,感覺很不一樣。
這時我發現眼前過小溪的石橋很有意思,牆面是由與行走同方向的長形石條鋪成的,橋墩則是石砌,而且不是很平整,心中正納悶著:這老石橋在這樣潮濕的環境下青苔好像少了點,就算是清過也未免太乾淨了吧?求問新北觀光局同行的朋友才知道,原來這是仿古製做的新橋,只能說公家單位願意在細節上如此用心,真的很感人。
終點爽快眺望龜山島與蘭陽平原
輕鬆前行不到1公里,再度回到北宜公路,這裡就是整條四堵古道的終點了。越過停車場前方不遠處為石牌縣界公園,這裡是北宜公路最高點,也是新北市和宜蘭縣交界之處,「石牌」指的是刻有「金面大觀」的大石,為日治時期北宜公路完工時所立,原本有日籍台灣總督和宜蘭廳長的刻字紀念,但已被後人磨平,金面大觀則是1962年時的宜蘭縣長所寫,紀錄著歷史的更迭。
比「金面大觀」更搶眼的其實是石牌後方太平洋上的龜山島身影,讓人迫不及待跑上「金面棧台」觀景台,眼前宜蘭海岸線與蘭陽平原景色開闊宜人,和先前在森林漫步,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舒爽感受!
觀景台旁還可以發現「虎字碑」,吳雲天老師說,這個是複製品,真品在坪林茶葉博物館內,和淡蘭古道北路草嶺古道的虎字碑同樣都是清同治時期臺灣鎮總兵劉明燈所題,可見淡蘭古道在清朝時期的重要性。
比較可惜的是,由於目前北宜公路坪林至宜蘭段已沒有公車行駛(僅新店到坪林老街有公車可搭),交通部分會有點傷腦筋,建議可以參加旅行社行程比較方便。自行開車的朋友得原路返回停車處,對體力來說有一點考驗,或是依照吳雲天老師建議,搭計程車或包車至步道口,然後從「金面大觀」石頭旁接跑馬古道,約5~6公里下坡,一路走到礁溪湯圍、五峰旗附近搭公車或叫計程車,還可以泡個舒服的溫泉,或是乾脆在宜蘭住一天再回台北囉。
淡蘭古道南路 四堵古道
地點:新北市坪林區,碧湖二橋-石牌縣界公園
距離:單程8.7公里
時間:單程約3~4小時
淡蘭古道官網:https://danlantrail.necoast-ns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