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是看這展覽出現最多次的形容詞 花蓮設計中心《花蓮人拾花蓮材3》 一定要看龍蝦、魚骨掛上身超帥

by 林 涵青

龍蝦、海膽好吃,但龍蝦殼、海膽刺能幹麻?蟲蟲用來染色?豬血、牛糞變成裝飾品?花蓮設計中心《花蓮人拾花蓮材─取色於花蓮的創造計畫》邁入第三年,選用在地10種海陸生物,以10位花蓮人為主角,量身打造出美麗又奇幻的當代珠寶、首飾和服裝,現正於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展出,不僅展出物品讓人直呼「想不到」,更連結起花蓮的山海、以及在地人的生活。

採訪撰文、攝影:林涵青
圖片提供:花蓮縣文化局、森深試務所、考工記工作室

魚骨頭、龍蝦殼,竟能變身為美麗獨特的項鍊耳環;阿美族傳統弓上鑲嵌了寶石綠更顯帥氣英武,出乎意料之外來自金龜子的背甲!這些取自在地生物的「花蓮材」,還有雞毛、豬血和牛糞,海膽、月光螺、墨魚都有除了「食用」之外的用途,還有一種醜不拉幾的「紫膠蟲」,卻可以染出神秘的紫紅色。

想不到吧?「龍蝦」殼竟譨變身華麗飾品|花蓮設計中心 提供
你相信嗎?這是魚骨頭,一截一截細心挑選適合大小後,再用珍珠串連起來。
太魯閣族音樂人謝皓成Labaga Taru的頭帶、獵首笛以「雞毛」裝飾,吹奏時隨著肢體和樂曲躍動,很美。

花蓮設計中心《花蓮人拾花蓮材─取色於花蓮的創造計畫》邁入第三年,選用在地10種海陸生物,轉化為「可用之材」,由多位藝術家、設計師、工藝家發揮想像力與工藝力,運用這10種材料,以10位花蓮人為主角,量身打造出美麗又奇幻的當代珠寶、首飾和服裝。

「紫膠蟲本來就是動物性染料,要把它整個搗碎、磨成細粉;豬血則是混入灰泥,其實以前廟宇的門神畫上去之前,就是要用豬血混合稻草灰去打底,因為豬血的黏性很強。」本次計畫藝術總監知名藝術家范承宗解釋,一開始找了快50種材料、研究探索各種作法和發展,經過合作團隊討論,也考量永續和保育,以及實際可行性,最後才選出這10種「花蓮材」。

范承宗強調,「我們最後選擇的,都是在地人本來生活中就有在使用的,或是本來會被丟棄的,原則就是不要浪費這些材料,而是讓它們發揮新的可能性。」

《花蓮人拾花蓮材─取色於花蓮的創造計畫》藝術總監范承宗,范承宗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工藝藝術家之一,他熱愛傳統工藝,以大型竹編、木藝地景和裝置藝術聞名,
10種「花蓮材」經過設計師、藝術家研究後製成多種「試片」,展現出材料的質感和多種可能性。
不同部位龍蝦殼所做成的試片。感覺好奇幻。
「花蓮材」的採集過程相當不容易(左:墨魚、右:紫膠蟲),但透過這個過程不僅重新連結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也從金龜子、紫膠蟲的數量減少,感受到環境的變化|花蓮設計中心 提供
《花蓮人拾花蓮材》第三年邀請10位花蓮人合作:江寶惜、東冬·侯溫、曾榮輝、林心瑀、林桂安、謝皓成、楊宗儒、汝妮、台玖線樂團、大亨,由團隊為他們量身訂作成套專屬服裝或當代珠寶與首飾。

「龍蝦殼」「金龜子」讓設計師很崩潰

這10種材料中,哪一種在處理過程或研發過程中最棘手、最讓人崩潰?范承宗先是笑說:最崩潰的已經被淘汰了!「龍蝦殼吧!」他再想了一下回答:「龍蝦殼的色澤太美了,可是它一直褪色,甚至褪到很白!」為了保留漂亮的紅色,團隊嘗試各種方法,最後是靠塗油成功定色,「我們試了很多種不同的油,有些油會讓它的顏色偏掉,最後是用最普通的沙拉油。」

台玖線樂團的馬詠恩於開展記者會上演唱,便配戴了獨一無二的「龍蝦」殼項鍊。

此外,金龜子則是范承宗一度想放棄的素材,「因為它太難取得了,」原來,金龜子成蟲只有4月至8月會出現,對農民來說是害蟲,夏天在果園地上隨便撿都有;但沒想到當計畫進展到實際要製作的時候,季節不對,金龜子消失了,「我們手上的量很少,它的殼又那麼小一片,就好像珍貴的寶石一樣,所以我們得要去思考怎麼用才能凸顯這個材料的特色和美麗, 就這麼少一點,可是要看起來效果很強。」

這些珍貴的「綠寶石」,最後鑲嵌於太巴塱部落阿美族輝哥的傳統弓身,散發力與美的黑色弓體上,獨特的金屬綠隨著光線與角度轉變反射出不同色澤,而透過弓箭手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與力氣的釋放,從把弓逐漸拉開、到蓄力平衡的那一瞬間,金龜子的綠色背甲為整個張弓的軌跡描上了色彩。「好像打電玩,拉弓時會有發亮的特效!」范承宗興奮地形容著。

「金龜子」的綠色背甲鑲嵌於阿美族傳統弓身上,在力與美之中又添加了神祕力量。

沒想到吧?魚骨頭竟然這麼美麗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魚骨,這再平凡簡單不過的素材,結合設計工藝師巧手,成為視覺張力十足的耳環、戒指和兩件式項鍊,在看似脆弱的結構中顯露生命的強悍,而一節一節魚骨使用珍珠來連接,華麗中帶著原始神秘氣息。

配戴這套當代首飾的是來自銅門部落的太魯閣族藝術家東冬‧侯溫,「他一開始就表明:太小的我不要、氣勢不夠的也不要,給我一個最猛的,給我一個奇怪到不行的、怪到爆的!」范承宗回憶與東冬‧侯溫訪談時的情境,「然後我們就如他所願。」最後的完成品恰如其分地搭襯出東冬‧侯溫獨特的「巫」氣質,令人驚艷。

脆弱纖細的「魚骨」化身當代飾品,散發出強大的原始能量。

「我覺得這次過程中得到的感動是,有機會把尋常的東西,找到一個方法讓它有不一樣的面貌,其實這些美感本來就是在生活裡看得到的。」范承宗說。

主辦單位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也深有同感,他讚嘆,這次成果展中出現的「生物」,對花蓮的人來說,不管哪一個族群,都是日常生活上會用到的,「每一樣我都認識,但完全沒想到它們可以變成眼前這個樣子,像是龍蝦殼這麼硬,竟然可以製作成能夠被使用的材料,還有魚骨,魚我們吃完肉,骨頭就扔了,真的沒想到可以做出這麼美麗的飾品。」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希望將花蓮設計中心這3年來的成果建立起花蓮在素材資料庫,讓藝術家、設計師取用,帶動在地工藝師地方製造的商機。

發現更多「花蓮限定」特色

《花蓮人拾花蓮材─取色於花蓮的創造計畫》是一個以3年為階段的計畫,繼第一年的「土壤」、第二年的「植物」,第三年主題來到「生物」,探索花蓮這塊土地上原生的天然材料,透過田野調查、在地人實際採集、材料實驗,到成品的創造,探討「地方材料」與「居民日常」的關係,展示材料結合傳統與當代的豐富發展可能,更創造出花蓮專屬限定。

《花蓮人拾花蓮材》第一年計畫以「土壤」為主題,蒐集花蓮各處土壤的顏色。
《花蓮人拾花蓮材》第二年主題為「植物」,芭樂葉燈罩為成品之一。

吳勁毅局長表示,每一項材料從採集、轉化、設計都是各方專業的跨領域合作。未來花蓮設計中心會進駐目前正興建中的花蓮縣圖書總館,這三年的累積成果將在新的圖書館展出呈現,「而且這些材料你都可以下單!」

等一下,這些東西可以買得到?這轉折有點突然,一時間,「商業」「商品化」和眼前結合地方特色材料的設計展品,這兩件事很難連結起來;但,也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畢竟,和我一起來到花蓮採訪的生活風格媒體同業們,已經展現強大購買慾望嚷嚷著要買了,這就證明了這些「展出設計品」是有商業價值和吸引力的。

「與生活結合的運用」是花蓮設計中心很重要的核心理念,吳勁毅進一步說明,花蓮設計中心做這個計畫的目的,不僅是一個漂亮的設計展,而是串聯起環境、天然素材、人文、傳統工藝、現代技術,以及設計和藝術,建構出一個跨領域的生態系,不僅要展現出花蓮地方工藝技術的城市魅力,最終希望能連結產業,帶動花蓮地方工藝製造,「之後在花蓮總圖,會把這三年的成果融入空間設計,做出最好的示範,各廠商、品牌、設計師、藝術家如果有興趣,都可以跟我們聯繫。」

計畫主持人和策展人蔡昇達笑說,「時尚雜誌要拍攝人物,我們也可以出借喔。」他透露,東冬‧侯溫明年受邀到英國泰德美術館表演,用了這次戴上魚骨飾品的照片當宣傳照,讓表演贊助商梵克雅寶好奇詢問。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可是法國百年珠寶高訂品牌,能吸引這樣的國際時尚精品品牌注意,可見這個設計是能夠跨越文化獲得共鳴的。

「人類工藝會發展,就是要解決生活裡的問題,」蔡昇達述說這次10組設計品項所用到的工藝,包括染布、服裝設計、裁縫、金工、手抄紙等,而如何配對10個合作的花蓮人物,團隊也經過實際訪談,以求完美搭配人物的氣質與專業領域。

計畫主持人和策展人蔡昇達笑說,第三年計畫雖然執行了8個月,但其實是集結眾人十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專業,才有辦法完成。

除了魚骨飾品搭配兼有巫師身分的藝術家東冬‧侯溫,同樣大氣的龍蝦尾鰭首飾四件組戴在台玖線樂團成員身上,金龜子鑲嵌弓的主人是太巴塱部落阿美族的曾榮輝,七腳川部落阿美族DJ汝妮穿上紫膠蟲染蠶絲連身綁帶裙,阿美族饒舌歌手大亨頭上的帽子縫上海膽刺做裝飾,布農族已90歲的江寶惜阿嬤戴上豬血與稻草灰混合的首飾四件組彈奏傳統樂器弓琴,太魯閣族音樂人謝皓成的頭帶、手上吹奏的獵首笛裝飾雞毛隨樂曲躍動。

還有北非咖啡廳美麗闆娘林心瑀的牛糞皮革飾品,蒔夜壽司主廚楊宗儒的墨魚染廚師帽、圍裙,嬋柔老師林桂安的台灣蠑螺(俗稱月光螺)飾品,在位於花蓮港山林事業所的展場中,除了欣賞這些作品、了解材料的採集過程,也走入不同族群花蓮人的生命故事。

「牛糞」以牛糞製作成類似手抄紙的質地,側面使用皮革將其包覆,最後再用金屬環連接製成項鍊,飾品形狀靈感來自配戴人所經營北非咖啡廳內的玻璃。
「豬血」融合稻草灰是傳統廟宇門神彩繪前第一道手續的批土材料,以如同考古遺跡出土後的展示般排列,組合成大件首飾。
「蠑螺」當代飾品用高規格的博物館化石固定爪來進行品製作,像寶石般美麗。
「海膽」尖刺在紳士帽上長短隨機排列形成有機星點,另外也做成胸章,可配合造型別在衣服或其他帽子上。

聯手阿美族法餐「阿樂樂代Aredetay」推獨家餐會

蔡昇達表示,《花蓮人拾花蓮材》2022年以「土壤」打造的居家「器物、2023年以「植物」設計的「空間」軟件,今年2024以「生物」轉化為「人」穿戴的珠寶、首飾和服飾,建構「花蓮人的家」的全新想像。

《花蓮人拾花蓮材─取色於花蓮的創造計畫》現正於花蓮港山林事業所展出,展場呈現出有如身處海底世界的氛圍|花蓮設計中心 提供

設計中心希望展現的是設計與生活的相互依存與密不可分,因此今年還特別規劃免費的餐飲體驗活動,邀請花蓮光復法式料理餐廳「阿樂樂代Aredetay」,在10/12、10/19、10/26推出餐會,主題分別為土壤礦物、植物和生物,以在地食材、阿美族料理手法、以及從計畫中開發出來的食器,呼應這3年來的成果。

實際品嘗「土壤礦物」這套餐點,主廚先端上「石頭火鍋」,以檳榔葉鞘做成的器皿,放進燒得滾燙的蛇紋石(來自萬榮礦場),煮出木鱉果葉魚湯;牧草心沾上紅糯米爆米香,就像結實累累的稻穗,還加上些「洗酪」醃漬熟成的培根添味;以馬鈴薯片疊起千層,用蝶豆花加牛奶染成灰藍,代表港口部落秀姑巒溪出海口獨特的灰藍色泥土;而南瓜閃電泡芙則代表瑞穗溫泉區的「黃金湯」的黃色溫泉泥,紅蘿蔔蛋糕則是卓溪的紅土。

享用完這一餐,彷彿用味蕾遊歷花蓮山海。如果你還不清楚花蓮各鄉鎮的地理位置,不妨打開Google Maps來確認一下。

而這個由花蓮土地裡長出來、卻又顛覆想像的成果展,真的很特別,就如米其林三星一樣,值得你為此來專程來花蓮一趟!

花蓮光復法式料理餐廳「阿樂樂代Aredetay」主廚Lo’oh特別為《花蓮人拾花蓮》成果展設計專屬菜色。
主廚說,同樣是「石頭火鍋」,縱谷阿美用蛇紋石、海洋阿美用麥飯石,煮出來的味道不一樣喔。
代表清水部落銀白色泥土的洋蔥泥包覆牧草心,沾上紅糯米做成的米香,搭配「洗酪」(silaw,鹽醃生豬肉)做成的培根,口感與口味有多種變化。
將馬鈴薯一片一片疊成方塊,染成灰藍色,便有如秀姑巒溪出口海的土壤,上面點綴炸溪蝦並以刺蔥葉提味,白色醬料則像海浪的泡沫。
血桐葉包裹整隻雞燜烤,完整保留雞肉的鮮甜,淋上一些刺蔥雞油更添美味。
南瓜閃電泡芙甜中帶鹹,滋味迷人。
紅蘿蔔蛋糕又香又軟,原來它是代表卓溪的紅土。
特別請銅門部落打製的餐刀,又美又好用。

花蓮人拾花蓮材 𝑯𝑼𝑨𝑳𝑰𝑬𝑵  𝑪𝑶𝑳𝑶𝑹
展覽地點:花蓮港山林事業所(花蓮縣花蓮市菁華街6號)
展覽時間:2024/10/01~10/31,11:00~19:00(週一公休)
品牌形象店體驗活動:10/19(六)、10/26(六)
(形象店體驗活動時間為13:30~18:00,採預約報名制,活動進行時展場不對外開放)
花蓮設計中心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hualiendesigncenter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