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是台灣原民文化守護者。(圖.王銘偉 攝影)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是台灣原民文化守護者。(圖.王銘偉 攝影)

原民史料文化的守護者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by 侯 志忠

採訪.Jimmy|首圖.王銘偉 攝影

全台最大的石柱雕刻,由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打造而成。(圖.王銘偉 攝影)
全台最大的石柱雕刻,由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打造而成。(圖.王銘偉 攝影)

關於台灣原住民,你的想像是甚麼?豐年祭、小米酒、很會唱歌跳舞、很會自嘲講笑話、國家有慶典活動的時候拿出來「展示」給外賓…等。佔台灣總人口數僅有2%的原住民,甚至比近來的新住民人口還少,而看似沉默的他們,其實象徵著人類與土地、與自然之間,彼此敬畏、彼此共生的平衡依存。座落於台北市外雙溪、故宮對面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將話語權交付原住民,透過最深刻的文物考究、拾回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台灣原住民史料,將台灣最珍貴的原住民文化刻鑿在永誌不滅的時代年輪裡。

台灣首間私人博物館

車行經過台北近郊的外雙溪,疫情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總是專程為了珍藏中華文物珍寶的故宮而來,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來來回回,將台北故宮的各個展廳擠得水洩不通有如市場般地熱鬧;然而,矗立在台北故宮對面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充滿造型的建築外觀卻僅有少數好奇的旅客進入,幽靜的館廳和對面的故宮形成強烈的對比。

博物館建築造型兩側60度斜角像是達悟族人的帽子。 (圖.王銘偉 攝影)
博物館建築造型兩側60度斜角像是達悟族人的帽子。 (圖.王銘偉 攝影)
羽毛在原住民象徵極高的榮譽。(圖.王銘偉 攝影)
羽毛在原住民文化中象徵極高的榮譽。(圖.王銘偉 攝影)

1994年正式開幕營運的外雙溪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是台灣首間民間成立的私人博物館,也是首間取得官方博物館執照的私人博物館機構。這棟建築是由台灣戰後首批原生培育而成,曾設計過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國時報大樓、中央信託局公保大樓…等知名地標建築的大師高而潘建築師設計打造。建築師特別從原住民傳統建築穀倉、瞭望台、達悟族頭盔搗物的造型中擷取靈感,建築兩翼戲劇性的60度斜角,勾勒出原住民博物館最醒目的地標性建築姿態;而門楣上則是由原住民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以不銹鋼為材質所創作的作品-「榮譽」,從台灣各原住民均有使用羽毛的傳統文化為出發,象徵在自然與族人獲得極高的榮耀與尊貴,彰顯原住民最重視的生育、尚武和勤奮三大榮耀事蹟。室內空間的規劃和陳列展示的規劃,特別委請了日本最大的設計公司-乃村工藝社操刀規劃,從陳列展示到燈光設計,從一開始的規畫到20幾年來的重新裝修微調與維護,博物館均委請乃村工業社全權負責,展現博物館對於專業的高度尊重。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打破各族群的分界,重新以自然和人文策畫館展。(圖.王銘偉 攝影)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打破各族群的分界,重新以自然和人文策畫館展。(圖.王銘偉 攝影)
日語配音的影片讓曾經受過日本教育的老一輩原住民,也能直接聆聽故事。(圖.王銘偉 攝影)
日語配音的影片讓曾經受過日本教育的老一輩原住民,也能直接聆聽故事。(圖.王銘偉 攝影)
互動式的燈光影像與聲音採集,讓參觀者透過不同方式認識原民文化。(圖.王銘偉 攝影)
互動式的燈光影像與聲音採集,讓參觀者透過不同方式認識原民文化。(圖.王銘偉 攝影)

深入淺出嚴謹考究的跨族群展覽

總共規畫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大膽地拆解了過往以各族為本體的陳列展示方式,重新以人與自然、生活、神祈三者之間的關聯,策劃了不同的主題性展出。一樓是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透過台灣地理環境引薦出各原住民居住分布的場域,藉由數位地圖、觸碰式螢幕、互動式光影、採集的聲音中,感受不同族群在台灣各個地區的發展脈絡。二樓則是以「生活與器具」為題,從日常生活的起居中認識各個族群所發展的獨特文化,從住屋、餐飲陶器、漁獵、飲酒…等,甚至現場也還原了達悟族傳統家屋模型,透過互動式的聲響裝置,深入淺出認識達悟族一日生活起居的作息。三樓則是以「衣飾與文化」為主題,從原住民編織的服飾、貝類的裝飾、精密的刺繡…等,反映不同族群透過衣飾串聯起社會文化的關聯性。地下一樓則是回歸到原住民最重視的「信仰與祭儀」,將原住民的泛靈信仰、祖靈崇拜和獵首的習俗,闡述原住民與神、與祖靈之間的對話,其中更有鎮館之寶-排灣族的占卜壺、占卜箱、全台最大的青銅刀和琉璃珠裝飾…等,均是不容錯過的台灣國寶珍藏。

目前館方總共收集超過2000件原民文物,是台灣最重要的原民史料寶庫。(圖.王銘偉 攝影)
目前館方總共收集超過2000件原民文物,是台灣最重要的原民史料寶庫。(圖.王銘偉 攝影)
 博物館認為所有的原民史料均是台灣人所共有,因此所有的館藏均進行數位掃描可上網搜尋研究。(圖.王銘偉 攝影)
博物館認為所有的原民史料均是台灣人所共有,因此所有的館藏均進行數位掃描可上網搜尋研究。(圖.王銘偉 攝影)
  擬真的傳統家屋模型還原。(圖.王銘偉 攝影)
擬真的傳統家屋模型還原。(圖.王銘偉 攝影)
現場也可聆聽原民樂器的聲效。(圖.王銘偉 攝影)
現場也可聆聽原民樂器的聲效。(圖.王銘偉 攝影)

與全球學術串聯的史料回歸

台灣自開台以來經歷過許多不同國家的先後治理,許多人往往不知道其實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有台灣原住民的史料,因此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自創館以來即積極地與全球各大研究機構聯繫交流,試圖將這些台灣本土最珍貴的原民史料陸續收回或者進行借展,讓台灣最原始根本的空白歷史能夠補齊。在日本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中,順益特別贊助了台灣原住民的研究會;而在英國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台灣研究中心裡珍藏了許多早年英國傳教士紀錄台灣原住民的史料;與美國柏克萊大學的東亞圖書館合作,收藏了早年美國Life雜誌中拍攝台灣原民的影像;當然,早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經擁有大批台灣原住民的史料,因此也特別和荷蘭的大學合作研究台灣早年原民生活文化的紀載。藉由與全球各大研究機構的聯繫與合作,同時也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讓台灣這塊土地的根源與發展有最扎實的文本紀載依據。

 儘管是私人博物館、儘管是小型博物館,然而均以國際頂尖博物館規格小心翼翼進行館藏與展示。(圖.王銘偉 攝影)
儘管是私人博物館、儘管是小型博物館,然而均以國際頂尖博物館規格小心翼翼進行館藏與展示。(圖.王銘偉 攝影)
透過不同的織品認識不同部落原民社會文化的樣貌。(圖.王銘偉 攝影)
透過不同的織品認識不同部落原民社會文化的樣貌。(圖.王銘偉 攝影)
圖片與實際文物的展示,呈現不同族群之間的共通與差異性。(圖.王銘偉 攝影)
圖片與實際文物的展示,呈現不同族群之間的共通與差異性。(圖.王銘偉 攝影)

每年年底博物館都會舉辦盛大的「與部落結合」活動,今年10月館方特別選擇了清流部落-賽德克族,作為今年度活動的主要部落,而今年也是霧社事件90周年,因此勢必將有更多相關的活動與史料研討會即將舉辦,讓更多人可以認識清流部落的典故與生活文化,並對霧社事件有更深層的認識。過往,每當我們舉辦各式各樣國家活動慶典時,總是不免俗地邀請原住民到現場唱歌跳舞,傳達台灣多元種族文化的意象,然而,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卻謹守住對於史料的鑽研和對於物件陳列展示的博物館者本分,自創館以來即任職的林威城主任悠然地說:「原住民的各式慶典活動從都來不是拿出來在其他的場域進行表演的行為,想要了解原住民、想要認識原住民的慶典,本來就應該到當地去深入研究,那本來就是他們日常的生活的一部分,從來都不是我們其他人拿來展示張揚的某種活動演出。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一直堅持的就是把原民的話語權交還給原民,只有他們才有權利訴說自己的故事,而我們都僅僅只是這些物件文化的守護者。」

達悟族的船飾,祈求出海平安順利。(圖.王銘偉 攝影)
達悟族的船飾,祈求出海平安順利。(圖.王銘偉 攝影)
不同的頭飾象徵不同階級。(圖.王銘偉 攝影)
不同的頭飾象徵不同階級。(圖.王銘偉 攝影)
魯凱族於慶典與重要活動中所配戴的帽子。(圖.王銘偉 攝影)
魯凱族於慶典與重要活動中所配戴的帽子。(圖.王銘偉 攝影)
細膩的雕刻與裝飾,傳達出原民對於生活的講究。(圖.王銘偉 攝影)
細膩的雕刻與裝飾,傳達出原民對於生活的講究。(圖.王銘偉 攝影)
難得一見的排灣族巫醫箱可說是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王銘偉 攝影)
難得一見的排灣族巫醫箱可說是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王銘偉 攝影)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電話:02-2841-2611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82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17:00
網址:www.museum.org.tw

毅傳媒推薦:

收藏大稻埕的時空膠囊 「迪化207博物館」

像極了滿漢全席 漢堡、壽司、馬卡龍!基隆中元普度大驚奇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