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疫情慘需求萎縮 台灣恐面臨接不到訂單危機(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5日電)歐美疫情難止血,全球確診人數逼近117萬例。學者表示,科技業年初憂心斷鏈危機,現在恐怕更擔心需求不振,「有供應、沒訂單」,廠商恐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中國去年底爆發的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美國武漢肺炎確診人數突破3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8100人,已變成全球感染人數最多國家;歐洲疫情嚴重的義大利與西班牙,累計確診人數也雙雙突破12萬人。
由於歐美是亞洲生產基地主要出口市場,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認為,先前疫情震央在中國,現在轉移到歐美,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如果歐美等主要終端消費市場萎縮,台灣當然會受影響。
邱達生也提到,年初台灣本來多關注產業的「斷鏈」危機,但當時並未考慮需求萎縮,如今歐美疫情衝擊,反而需求面岌岌可危。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鍾俊元則提到,這波疫情衝擊,讓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在3月底大幅下調全球各國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甚至全球20國組織(G20)調整後的經濟成長率,只剩下3個國家為正數,分別為印度的2.1%、中國與印尼均為1%。
EIU數據指出,美國今年GDP預測從疫情爆發前的1.7%下調為負成長2.8%,英國從1.1%改為負成長5%,德國0.9%調為負成長6.8%,中國則從5.9%下修到1%。
鍾俊元表示,一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淨出口4個項目加總而來。其中,歐美GDP組成消費比例多數偏高,美國甚至消費占比高達近7成,需求不振帶來的衝擊也會更嚴重。
鍾俊元也提醒,近期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因為石油減產的紛爭,導致油價下跌,也可能影響今年投資減少與產能下降,台灣產業必須更謹慎看待需求面萎縮的衝擊。
(新聞來源中央社;圖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