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傳出中科院有次在向貴賓簡報時,似曾提及已經前完成生產廠房建置及量產準備。圖為總統蔡英文視導中科院情形。(總統府提供)

雲峰飛彈傳今年量產 麒麟助推成增程型

by 蕭 介雲

文字撰稿:蕭介雲
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有款「不存在的飛彈」即為中程地對地雲峰飛彈,媒體先前報導將自今年起開始量產。國會傳出中科院有次在向貴賓簡報時,似曾提及已經前完成生產廠房建置及量產準備。

依建案程序來看,傳聞如屬實,即代表軍方已經編成實驗連,依據作戰場景和接戰程序,通過初期作戰測試評估(IOT&E),即可進入服役與成軍階段。

雲峰飛彈之所以為「不存在的飛彈」,是因為從未獲官方證實,過去媒體私下詢問相關單位,所得到的答覆,大多只有簡短7個字:「沒看過這款飛彈。」

不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導彈威脅專頁(Missile Threat),曾於2018年3月報告披露稱,雲峰飛彈研發訊息最早於2012年12月浮出水面,台灣是自1996年台海危機後,藏在雄風三型飛彈研發計畫中,以高度保密方式進行研究。

CSIS 同步刊出雲峰飛彈想像示意圖,介紹此戰略武器是使用衝壓引擎推進技術,飛行距離可達2000公里,打擊範圍涵蓋中國北部(北京)在內。由彈體採想像示意圖,應與實際情形落差極大。

維基百科英文版則介紹,國防部另於2018年成立「麒麟計劃」,以發展增程型雲峰飛彈,麒麟火箭亦可做為發射衛星推進使用。

媒體先前報導,雲峰飛彈採飛彈發射車機動配置,未來計畫量產10餘套機動系統,以及20至30枚戰備彈;軍事專家對此稱,這代表著每台發射車,將合理配備2至3枚飛彈。

由於傳聞雲峰為採用衝壓引擎,與雄三、中國鷹擊12反艦導彈(YJ-12),俄羅斯的日炙飛彈(Sunburn)相同;既為高空彈道飛彈,對氧氣壓縮要求勢必更高,燃燒時所產生推力的氧化劑設計,也遠超出於一般地面巡弋飛彈的設計難度。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