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9月8日至25日在大溪登場,以「川行脈動」為主題,於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溼地、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展出多達30件地景作品,更舉辦「食地景-大溪宴」及「小旅行-旅行趣」,藉由飲食及深度旅遊認識大溪這塊擁有豐沛人文、歷史及物產的土地。
整理撰文:生活中心
圖片提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每年活動都引起話題的桃園地景藝術節,今年邀請國內外28位藝術家,攜手14組在地民眾,創作30件裝置藝術作品,另外還規劃22場表演藝術活動、16種主題體驗活動、22場小旅行活動、3場主題特展、5場講座論壇及10場「食地景」餐食活動,用藝術探索河流與人文生活的關係,邀請民眾一起來「品藝術、遊地景」。
本屆地景藝術節以「川行脈動」為主題,用「川」字形象呼應大漢溪如同城市的命脈,孕育桃園「生產」、「生態」與「生活」生生不息的脈動發展。活動自9月8日至25日舉辦,展區分布大漢溪兩岸,包括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濕地與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等5大展區。
「川行脈動」30件創作地景藝術
大型裝置藝術包括多位原住民藝術家創作:國寶級泰雅族工藝家尤瑪•達陸以原住民編織而成《觀看一條河的方式》;阿美族藝術家伊祐・噶照的《取水》及撒部.噶照的《來時路》作品,呈現阿美族的傳統生活文化,以及部落遷居的足跡;排灣族藝術家陳幸雄以在地的猛禽黑翅鳶為主題創作《合時》;魯凱族藝術家安君實則設計了孩子可玩、可攀爬、可探險的《山林遊樂場》等。
此外,也有來自國外藝術家的作品:法國藝術家費歐娜.派特森(Fiona Paterson)轉譯泰雅族之風格創作竹編作品《日光之下》;日本藝術家小林響在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營造的奇妙空間《超日常風景》;印尼藝術家艾迪•帕斑多諾以回收廢棄腳踏車和樹枝等,創作具藝術家幽默的《自然車》等。
享譽國際的藝術家蔡爾平,將思念母親的情感,以彩鑲瓷、玻璃鑲崁等化作《千風萬縷情》工藝作品;在中庄池面上,出現了一隻奇特的《大溪神獸》,是藝術家王振瑋以大溪武德殿屋脊上的「鴟尾」為形象靈感創作而成;藝術家游文富以竹編結合中庄池畔電塔的作品《雲之塔》,以及藝術家李蕢至大型竹編作品《雲》,除了呼應大漢溪寬闊河谷上的雲彩,也令人遙想大溪女兒鳳飛飛的多首成名作品;另外還有羅元鴻的《粉紅泡泡》和楊海茜《蝦毀》都是與社區居民共同創作,並反思生態議題的作品。
食地景 精彩「大溪宴」上桌
主辦單位另外還規劃各種「玩地景」主題活動,並且還有以味覺認識土地的「食地景」餐桌,地景藝術節期間三個系列展覽包括「遺失的聚落-石門水庫移民故事展」、「和水一起去旅行-大溪水文化特展」,以及在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辦理「再創自然之詩-起家原味」特展,展現大溪多元文化與生活歷史。
其中「食地景」活動已成為地景藝術節招牌特色,每年都獲得熱烈響應,今年特別規劃3種不同風情的「大溪宴」,分別為「食生態」「食古宅」「食文化」,規劃於大溪河濱公園落羽松林、李騰芳古宅、春草舒願餐廳開席,以大溪特色農產入菜,從前菜、主菜、主食到甜點,精心包裝大溪人文及飲食底韻,探討人、食物與土地的關係。
「食生態」在落羽松森林中享用多國料理,嚴選大溪在地「香草野園」以自然農法栽種的櫛瓜、「新峰有機芽場」以礦泉活水栽種的有機芽菜,由在地私廚餐廳「純境」依據食材特性設計獨家菜單並精心烹調,其中前菜「小農食蔬芝麻油雞冷麵」將大溪在地蔬菜搭配土雞腿,拌入冷麵和特調香辣芝麻醬,一口就讓你嚐盡夏日大溪滋味;甜品「杭菊冰糖酒釀燉白木耳」以大溪小農種植的杭菊,經日曬乾燥保留獨特香味,與白木耳慢燉出整碗的花香,展現大溪自然風味。
「食古宅」在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舉辦,由在地餐廳「唐山嬤ㄟ灶咖」及「山豬湖土雞城」聯手推出餐廳招牌菜色,食材採用當季新鮮韭菜及製作豆製品超過50年的「傳貴宏業生機」的豆干和豆漿,集結大溪老牌好味道,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中享用鮮美放山雞和新鮮韭菜料理,體驗傳統辦桌的熱鬧人情味。
「食文化」在充滿檜木香的無菜單蔬食餐廳「春草舒願」靜心品茗、品用精緻蔬食,從天然保健茶品刺五加茶、色彩繽紛的蘆薈沙拉到北蟲草燉三根湯,皆展現著重養生和美味並重的大溪慢生活,此外,善於運用藥膳食材和養生料理的「春草舒願」除了美味餐點外也規劃了草藥導覽、茶葉伴手禮,滿足饕客的胃及身心。
而除了以飲食認識大溪外,今年小旅行將深入探索大溪,規劃大溪老街歷史導覽、農務體驗、鐵馬自行車三種主題讓大家暢遊大溪,一日豐富遊程將看見大溪多元風貌。「食地景」現正熱烈報名中,每席950元,名額有限,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