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Jimmy 首圖|蔡暉宏 攝影

在一日千里、瞬息萬變的數位科技年代中,談及「紙」,似乎已經成了遠古時代博物館內才會看見的老古董;然而,iPhone手機內、串聯全球的電纜網路裡、高鐵的車廂箱體中、建築住宅的牆壁內…等,卻藏身著被你我都忽略和遺忘的紙張蹤影。以「創造未知」為核心的鳳嬌催化室,於台中大里的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紙的無限想像特展」,從微觀中窺視紙張於當代、於未來的新定位。此外,身為全台最早的造紙廠之一的埔里長春棉紙廠和中日特種紙廠,也呈現一甲子手工與機械造紙的進化歷程。
縫隙|在紙張與時間之間拔河
位於台中市大里的纖維工藝博物館,是台中市第一座公立博物館,也是全台唯一一座以纖維為主題的專業型博物館,自101年10月開幕以來,以材質原料為基礎,暈染擴散出各種不同主題工藝的展覽,讓參觀者深入淺出地了解纖維材質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運用及可能性。

而今年夏天,纖維工藝博物館特別邀請鳳嬌催化室策展,推出全新概念的主題年度大展-「APERTURE縫隙-紙的無限想像」,將整座博物館的空間透過紙的媒介進行重塑,以紙張從被製造生產一直廢棄再生,在不同的歷程中以藝術的手法重新詮釋,打造出「Embryo胚胎」、「Childhood童年」和「Adulthood成熟」三個階段,邀請所有參觀者透過情境空間與展品的呈現,感受紙張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入場區、也是博物館的大廳中,以回歸紙張在製作時期的情景和纖維的呈現效果為主,營造出「紙纖林影」的原始樸質樣貌,同時也透過赤足於紙張上的肌膚觸感,體驗被紙張所包覆的存在。童年區則是透過大量揉皺紙捏塑出隧道的場景,在每一道摺痕中細讀出紙張被使用時的力道。成熟區則是選用了垂墜式的黑透光機能紙材搭配LED的環狀光環,展現出未知神秘的儀式感,同時也透過實體物件的呈現,找尋無酸紙於紙和時間之間拔河的平衡點。 為了豐富本次的展覽,鳳嬌催化室特別從樹火紙博物館多年的眾多館藏中,借調近100件珍貴的藏品,最早的有六朝和明代的書籍殘頁,同時也有清朝純手工的朱紅描金龍蠟箋和清乾隆時期的龍紋透光宣紙,可說是本次會展中最珍貴的展品。除了往昔的紙張作品之外,策展團隊更邀請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聲音藝術家紀柏豪,為本展量身打造的結合紙張與聲效的互動裝置,參觀者透過觸碰與聽診器,聆聽不同紙張所發出的幽微細語。此外,當代藝術家王鼎曄透過虛實的環狀遊園式設計,引導參觀者細讀每一件不同紙張背後的故事,最後則是選用鳳嬌催化室最新的紙紗作品,以「可以洗的紙」為題將其沉浸在水容器中,徹底顛覆人們對於紙張耐用性與抗潮性的新想像。







(圖.鳳嬌催化室 提供) (圖.鳳嬌催化室 提供) (圖.鳳嬌催化室 提供)


長春棉紙廠、中日特種紙廠|職人造紙的傳承與新創
當今全球眾多的頂尖知名精品品牌中,絕大多數依然由創始的家族繼續經營著,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創辦人當年的初衷與期盼,對於品牌的形象與發展極為謹慎,朝向百年經典品牌的路邁進。
在台灣,1958年創立的長春棉紙廠,爾後擴及的中日特種紙廠和長瑩國際,可說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製紙與現代機械製紙的領先翹楚;然而,1990年10月,在創辦人陳樹火、陳賴鳳嬌夫婦不幸於廣州白雲機場劫機空難中罹難之後,家族成員拾起突如其來的意外悲傷心境,不僅持續拓展手工紙、美術紙、機械紙的運用,更於1993年在創辦人么女陳瑞惠的奔走努力下,實現創辦人陳樹火最後來不及實現的紙博物館夢想;甚至,為了讓紙張在未來的世界中有更多無限可能與跨界合作運用,更在2017年成立以「探索未知」為核心價值的「鳳嬌催化室」,將傳統造紙與現代機械造紙的版圖拚湊完整。

遠方山巒間的氤氳繚繞,午後大雨滂沱中車行在蜿蜒的高架國道上,出了隧道抵達埔里驟雨暫歇,四周山林與稻田宛如剛沐浴一場痛快的森林浴,轉進鄉間小路來到長春棉紙廠與緊鄰一旁的中日特種紙廠廠房,首先映入眼簾的三座巨大汙水處理槽,與一旁引埔里自然泉水種植生意盎然的筊白筍田相互輝映著,讓人對於製紙廠堅持環保且徹底貫徹執行的標準感到折服。


傳統造紙的廠房內,技巧純熟的師傅們從最原始的渣皮材料開始,一路以浸泡、蒸煮、漂洗、打漿、撈紙、壓紙、烘紙和品管等八道程序之後,歷經約2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張張你我眼前所使用的紙張。同時,在高溫炎熱的夏天中,廠房內令人難耐的濕氣和高達80度的烘紙台前,每一位師傅俐落地將一張張的手工造紙依序完成,像是一首與紙之間所達成的韻律協奏曲,取紙、下紙、烘乾、刷平、完成的每一個細微步驟程序,都讓人感動一張紙從工廠送至你我眼前時,背後有這麼多職人的堅持與工藝。


而現代化的機械造紙廠房內,高科技的正壓廠房依照不同的紙種類別各自區分進行加工,許多獨家專利的技術更是品牌暢行全球的制勝武器。同樣是家族成員的副總陳禹仲驕傲地說:「我們應該可以說是全台灣最早成立紙張研究創新室的品牌,今日我們擁有超過5000種不同的機能紙可供選擇,全台灣有超過80%的吸油面紙、全球超過一半以上的吸塵器集塵紙袋,均是由眼前的廠房所生產。此外,微熱山丘、星巴克、2017年文博會、勤美學森大…等看似不相干的領域品牌,也都是我們紙張的服務客戶。近期我們更研發出可以耐水的『紙紗』,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紙張怕水的印象,目前也成為許多時尚設計品牌積極詢問與運用的新材質。」



誠如埔里水質清澈沁涼,誠如台灣鄉間居民熱情真誠,得知台北媒體採訪的到來,如今依然住在紙廠附近、創辦人陳樹火七位兒女中的第二位女兒,特別偕同丈夫騎著摩托車,載著新鮮剛摘取的當令荔枝分送給遠道而來的媒體,一邊熱情分給大家一邊羞赧地說鄉下地方沒甚麼好招待大家,而家族成員彼此間緊密的深厚情誼與持續研發創新的決心,讓人對於看似沒落的造紙產業充滿無限信心與期待。



⇩⇩⇩按讚訂閱看更多⇩⇩⇩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