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東
給我一隻貓,我就能玩一下午;給我一尾中卷一點鹽巴,我就能烤出讓人願意多喝兩杯的美味:給我一支筆、一台相機,我就能看見平凡事物中隱藏著的深深人情。
文.圖|陳志東
首圖|陳志東攝
講到基隆,大家會想到廟口小吃與豪華郵輪,但這幾年有愈來愈多人注意到基隆酒吧文化、咖啡文化與甜點文化,而且愈來愈多人開始對基隆那個半夜才開張、規模全台灣最大的生鮮魚市場「崁仔頂」極感興趣。
基隆有個「雨都漫步」工作室,這幾年來一直努力以步行帶大家認識基隆,其中最經典路線就是「魚市無眠」,帶遊客去看深夜的基隆廟口、酒吧、小吃,還有崁仔頂魚市場。
這一天,我們參與這個「魚市無眠」行程,原本以為只會看到很多魚,結果看到的,是一個曾經風華,曾經破敗,現在則因年輕人帶著大家散步逛魚市場,卻因此找回城市榮光的神奇故事。
從風光到三黑
基隆曾經是台灣異國文化最主要輸入口,曾經是瑞芳煤礦、金瓜石金礦等礦產輸出口,早年人口排名全台第四,也曾是全球排名第七的貨櫃港。那時基隆街頭有著受日本文化影響的老士紳與穿著飛行夾克的美軍到處穿梭,日本魚漿飲食文化與漳州泉州閩南小吃在此相遇,很早就發展出委託行與酒吧,在大家還在喝彈珠汽水時,基隆人就已經在喝咖啡了,文學家講到基隆都愛說「港口城市最常出現的是愛情,最常發生的叫離別」,把基隆形容得無比浪漫。
但你看看最近這些年,基隆被說成怎麼樣。過往這20多年來,基隆在媒體上被描述成台灣最不快樂城市第一名,城市到處潮濕陰暗發霉,最壞的是曾有人形容基隆「三黑」,雨天多「天黑」、煤礦多「人黑」、潮濕多霉「房子黑」。
面對這些抹黑,基隆人很難反駁,因為有不少是真的。由於土地產權與丘陵山海地形複雜等因素,基隆都市更新極為困難,加上冬天的雨真的就是可以連下100天不會停,加上本地就業機會不多,因此多數基隆年輕人都是通勤到台北工作,每天清晨搭上從基隆開往台北的通勤火車,每個車廂宛如擠滿殭屍,冬天下班回家,原本的乾爽,總是一過汐止後就雨絲綿綿,港都夜雨的悲苦,讓許多基隆人賺了錢後第一件事就是搬離基隆。
雨都漫步 港都夜雨變浪漫
但這幾年,有幾股年輕力量正在興起並努力改變基隆印象,其中一股就是「雨都漫步」。
「雨都漫步」是個組織名稱,也是一個活動名稱。最早是因為基隆在地年輕人想要紀錄「雞籠中元祭」活動,卻因此看見家鄉魅力,並從2015年開始每個月規劃一場「回家旅行」,以志工方式帶領遊客,或許去看崁仔頂,或許深入巷弄探索基隆小吃起源,或許散步七堵或暖暖基隆河畔探索人文歷史,或許去聽南管北管,更或許走進和平島追尋西班牙與荷蘭史蹟、砲台與絕美海景。活動名稱都很吸引人,例如7、8月間活動包含魚市無眠、漫遊離島、西岸環遊、一口基隆、港畔光曲、炮火連天等等。
每一場活動的初衷,其實是想讓基隆年輕人看見家鄉,沒想到幾年下來,不只基隆年輕人看見家鄉了,連外地年輕人都看見基隆了。於是,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散步旅行,每一步每一步的踩踏,這群雨都漫步的年輕人,就此走出一條美麗新道路,現在變成收費行程,許多行程一上線都很快就爆滿。
經典「魚市無眠」 看見基隆夜魔力
這一天,我們參與經典的「魚市無眠」行程,深夜11點在基隆長榮桂冠酒店集合,由帶路人張惠媛Neil帶領,沿著基隆港邊拐入曾被喻為「基隆銀座」的義二路「義重町」,原本看似破敗的街頭,在Neil的帶領下,彷彿被擦去灰塵般活了過來,巷弄間鈴蘭街燈的微光、小巷裡的地圖、招牌、窗花,一個個的精巧細緻,訴說著一個個的過往榮光。
接著走進依舊喧囂的深夜廟口,原本熟悉的天婦羅、鼎邊銼、滷肉飯、蝦仁羹等等店家多半都已休息,同一攤位換上的是深夜時段的陌生商家,在滾滾人流中,那裡有一條多數人都會忽略的3尺半幽暗小巷,它是百多年前由官方修築的要道,這裡正是基隆市街發源地,如今基隆的商業活動、軍事消息與生老病死,都從這裡往外拓去。
離廟口僅僅步行5分鐘的那一排建築,就是著名的崁仔頂所在。白天時分,這裡像極一排正等待都市更新的老房舍,到了深夜12點過後,這裡就像《神隱少女》電影中的入夜後魔法場景,街燈一盞一盞的點亮,看似很久沒有人煙的鐵門一扇一扇的打開,緊接著,從北海岸到東北角,從基隆嶼近海到彭佳嶼漁獲紛紛匯集,宛如魚類博物館。接著,台中以北各大飯店與餐廳主廚都會帶著大把鈔票前來,糶(音同跳)手的叫賣聲此起彼落,台灣最大生鮮漁獲交易市集就此登場,讓基隆的夜喧囂宛如龍宮夜宴。
「雨都漫步」的「魚市無眠」,帶你看見的不只菜市場,而是整個基隆的魔幻夜魅力,他們更讓人感動的,其實不是行程,而是他們自己。就是這批年輕人,正在讓基隆重新找回過往的城市榮光,在雨都漫步,港都夜雨不再悲苦,只有家鄉的情深。
毅傳媒延伸推薦
雨都漫步
後來,阿棕師再也沒去泡過溫泉了【陳志東專欄.菜市場人生】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