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之後的新竹車站。(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改造之後的新竹車站。(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新竹車站3招微整形大進化

by 侯 志忠

撰文.Jimmy 首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經過改造微整形之後的新竹車站,呈現明亮流暢的空間感,也為使用人帶來更便利清晰的引導效果。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經過改造微整形之後的新竹車站,呈現明亮流暢的空間感,也為使用人帶來更便利清晰的引導效果。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鐵,一直是許多人日常生活通勤、出遊所選擇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儘管經歷過無數次的設計和限定的聯名活動,短暫地創造話題,然而,缺乏統一的設計性和不符合時代需求的風格,總是讓人感到惋惜。上周落幕的台灣設計展於新竹舉辦,不僅成功吸引了280萬人造訪參觀,同時也讓擁有300年歷史的新竹獲得重新審視的契機,其中,新竹車站的大翻身也是本次設計周活動的另一個隱藏版彩蛋。

過往的新竹車站,儘管擁有台灣至今依舊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帝冠式設計風格,同時也是全台最古老的國定古蹟車站,然而,經過無數次的整修調整,就像是在一顆美麗的蛋糕上添加了過多累贅的裝飾,讓這座車站和台灣其他的車站一樣,都顯得過於繁雜紛亂,不僅無法呈現古蹟建築本身既有的美感,也讓使用者在使用上也顯得無所適從。

原有的車站乘載的資訊過多,反而對使用這造成困擾。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原有的車站乘載的資訊過多,反而對使用者造成困擾。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作為城市的出入口也代表城市的第一印象,車站外觀極具日式優雅風範,然而踏進內部空間卻被眾多紛亂訊息及色彩所干擾,讓車站之古蹟風貌與氣質略顯雜亂。由台灣設計研究院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攜手合作,邀請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博瀚設計工作室一起為新竹火車站進行設計改造。

新竹火車站擁有國定古蹟的身分,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下不可任意變動及修改,更不得隨意碰觸古蹟本體,這間接也提高設計的困難度,同時也為配合新竹火車站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案,在眾多考量之下,設計團隊提出「微改造」計畫,透過「設計力」的整合,將售票亭立面、天花板、售票機、指標示等各種元素重整設計,讓色彩雜亂、指標不清的車站內廳,變成親民友善,重現車站歷史風貌與氣度。

Change 1-調整光源重新定義視覺引導
在古蹟天花架構無法重置前提之下,採用色容差控管技術LED平板燈,以連續性線型排列呈現零色差的質感表現,簡化天花線條,以「光」為整體空間加分,帶來煥然明亮、風格節能的全新感受,延伸寬闊視野;服務中心及售票口櫃台置換清透玻璃、時刻表電視由售票亭上方挪移至售票人員後方,讓乘客與服務人員間視線將更清晰、時刻表閱讀性更高,提升服務品質及觀感;除此之外,將原本錯落候車大廳各處的移動式公佈欄挪移至售票處旁,清爽空間視覺,並減去過度的公部門張貼文化。

重新拉齊垂直水平線之後,並添入適宜的光線設計,讓整體的空間感顯得更加寬敞大器。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重新拉齊垂直水平線之後,並添入適宜的光線設計,讓整體的空間感顯得更加寬敞大器。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Change 2-優化視覺標誌的再定義
新竹火車站指標示設計優化遵循著2016年臺鐵指示系統規範及2020臺鐵品牌識別系統規範2項原則,需在既有的框架下以設計優化的方式將新竹火車站舊有指示標汰舊換新,一方面得延續既有導示應用邏輯並依循臺鐵色彩應用規範,另一方面需優化現有圖標設計並統一中英文字體、去除刻板色彩印象,重新設計編排乘車時刻表更清楚易讀,運用設計手段讓指標示系統更加融入公共環境。

簡潔清晰的視覺標誌,為使用者帶來更有效的引導。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簡潔清晰的視覺標誌,為使用者帶來更有效的引導。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儘管只是暫時性的微整形設計,但卻讓車站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儘管只是暫時性的微整形設計,但卻讓車站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提供)

Change 3-刪除過多累贅的使用干擾
就像台灣各地的火車站一樣,有限的空間中總是塞入太多的資訊,不僅造成整體空間變得更加侷促,使用者其實也無法有效閱讀吸收資訊。因此,本次的改造其實大刀闊斧地採用「減法設計」,透過簡化、去蕪存菁的手法,將車站內繁雜的海報、指標、說明予以去除並統一化,透過大量的留白,把空間還給使用者,同時也能有效促進車站人流使用的效率。

毅傳媒推薦:

台灣設計展 8大設計亮點一起新竹人來風

48小時打開你所不認識的台北 OPEN HOUSE台北限時限量登場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