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口罩運抵荷蘭,但中華航空的英文CHINA AIRLINE引起網友熱議。翻攝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臉書

扁朝的未竟之功 華航改名全看民進黨決心

by 洪 玲玲

文字撰稿:敖博勝

台灣口罩大外交正積極進行中,但運送援外口罩的中華航空,近日是否改名引發熱議,除了有立委提案,本周五將排入立法院院會議程外,行政院長蘇貞昌今也點名要讓華航盡快「多點台灣標誌」。

國民黨也趁勢推出「林佳龍的華航改名計時器」,並註冊TAIWAN AIIRLINES網域名,藉機炒一波話題,民進黨是否會趁民氣可用,完成上次執政時未完成的「改名」大業,各界都在關注。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台灣口罩大外交1日啟動第一波,捐贈歐洲11國、美國及友邦共1千萬片醫療級口罩,9日更宣布將有第二波援外,將援贈北歐及中東歐地區等國600萬片口罩,這些援外口罩貼著大大的「TAIWAN CAN HELP」,但運送口罩的中華航空機身,卻寫著大大的「China」字樣,會讓外國人誤以為口罩是中國送的,因而引發各界熱議,華航是否應該改名。

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推特,貼出要捐給外國的的口罩裝箱照片。翻攝自外交部推特

上一次民進黨推動國營企業改名是2007年,前總統陳水扁發動的「台灣正名」運動,包括中華郵政、中國石油及中國造船都被更名為台灣郵政、台灣中油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但後來台灣郵政因為《郵政法》未一併修法,2008年又被改回中華郵政;中油則是簡稱沒改,英文名改一半,在後面加註TAIWAN,但對外仍是用CPC。台船看似改名成功,但對外合約的正式英文仍然是China ship,台船的英文商標「CSBC」(CHINA SHIPBUILDING CORPORATON)註冊權,也引發大戰,在中國纏訟長達9年才定讞,保住商標。巧的是,上次的改名運動也是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時推動的。

而當時華航也被提出討論是否改名,2006年民進黨政府曾要求華航改名為「台灣航空」或「福爾摩莎航空」,但因改名牽扯烤漆、人力、商標等成本,超過新台幣10億元,更有專家分析華航航線與商標價值超過美金10億,改名後航權航線重談判牽連甚廣,且碰觸兩岸敏感神經,不一定能全部簽回來,且曠日廢時。

其實,民進黨內部一直對華航改名高度關注。蔡英文2016年剛當選不久,就有民進黨黨部主委提案要將華航正名為「Taiwan Airlines」,時任黨主席的蔡英文也指示研議,但一直沒有下文。

專家分析,航發會是華航最大股東,持股超過3成,而政府總共持有華航49.94%的股權,若要展開改名程序,得先召開董事會、股東會,且經過3/4以上股東同意,提報民航局及交通部審核,並向經濟部辦理更名登記後,再由民航局重新核發營業許可證,走完國內程序更名後,還須告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進行更換名稱和代碼,也牽涉航權、航線的重新談判。

關於華航改名議題,其實真正關鍵在於對岸以及國際情勢,據專家分析,改名的最大阻力在於對岸,真的改名後航權重談絕對不會順利。而且,改了名會有自我矮化的風險,因為中共更是可以直接把台灣航空列在中國底下,把台灣矮化成中國一省。

這次因疫情蔓延,國際情勢對台灣有利,如果這次民進黨政府真的想改名,現在正是時機,各國都在忙防疫,航班停飛者眾,借口罩外交順勢改名,就算航權重新談判,時間金錢代價龐大,但民進黨現在完全執政,若有決心絕對做的到。

蘇貞昌今日再度對華航正名發表意見,雖然最後蘇揆保留要研議的空間,若最後華航像中油、台船一樣,只改個內部中文名,加個台灣圖案,對外仍用CHINA AIRLINE,恐怕仍效果不彰。

⇩⇩⇩追蹤粉專新聞看更多⇩⇩⇩

⇩⇩⇩加入Line@好友重要新聞不漏看⇩⇩⇩

加入好友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