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小米只能釀酒!挑戰台灣小米、刺蔥做麵包,吳寶春「以麵包閱讀世界」系列再推新作

by 林 涵青

你一定沒吃過小米、刺蔥做成的麵包!吳寶春麥方店新推出的小米酸種麵包口感柔和Q軟、小米刺蔥餐包則吃得到刺蔥籽獨特的清香。持續「以麵包閱讀世界」的探索,繼去年的挪威麵包後,寶春師傅將焦點再次拉回台灣這座物產豐富的島嶼,首度將台灣小米、刺蔥等原生植物,製作成可以每天吃的麵包,讓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食材,以更豐富的新面貌走入現代生活。

採訪撰文、攝影:林涵青
圖片提供:吳寶春麥方店

除了小米酒、小米粥、吉拿富或阿拜、小米甜甜圈,想到小米做成的美食,你一定沒想到有「麵包」這一項吧!

吳寶春麥方店將台灣小型穀物及原生香料的風味首次帶入麵包中|吳寶春麥方店 提供

這幾年在國際飲食圈「小米」非常受到矚目。氣候與環境變遷的挑戰近在眼前,小米、高粱這種小型穀物擁有生長期短、耐旱、營養豐富等特性,而且有助縮短食物里程,因此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2023年為國際小型穀物年,大力在全世界各地推廣小型穀物的栽種與食用。

而台灣小米,也正在台灣本地掀起一股風潮,除了健康養生,也著眼於恢復、擴展原住民傳統小米文化。台灣小米是部落的神聖作物,部落的祭典、活動和飲食文化環繞著小米進行,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董景生博士表示:「各原住民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小米品種,曾經多達300、400種,但由於缺乏市場經濟規模,需求量不大,加上使用文化的流失,目前市場上的小米農糧多仰賴進口。」沒想到吧,我們吃到的小米粥、小米甜甜圈,其實大多數用的都是進口小米!

以麵包閱讀台灣,為了尋找島嶼記憶,吳寶春麥方店不僅多方請益,研發團隊更是吃足苦頭。(左起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 徐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董景生博士、吳寶春麥方店創辦人 吳寶春、行政總主廚謝忠祐、技術經理林翊臻)

把台灣小米重新帶回餐桌

董景生博士強調,台灣小米有適應在地環境、耐熱抗旱等優勢,比起水稻用水大約可節省七成,且不用農藥,為天然有機種植,與其讓土地休耕,不如復耕種植,「讓台灣小米有機會重回台灣這座島嶼。」

飲食作家、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徐仲也表示,「有人用,這些食材就不會消失;大家開始吃,就會有人開始種。」

有人吃才有人賣、有人買才有人種,於是吳寶春麥方店將每天要吃的麵包化為載體,除了使用屏東三地門、台東金峰的台灣小米,也用上高粱,以及山芹菜、刺蔥、台灣香檬及台灣土肉桂等4種台灣原生香料植物,創造出獨一無二的10款麵包新品,將這些台灣原本就有的山林風味,重新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10款麵包用上台灣小米、高粱,以及山芹菜、刺蔥、台灣香檬及台灣土肉桂等台灣原生香料植物|吳寶春麥方店 提供

經驗豐富的吳寶春師傅和吳寶春麥方店總經理邱一新很清楚,在商業化社會中,東西要賣得好,可不能只靠文青情懷和道德勒索,「麵包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寶春師傅笑說,總經理很嚴格,絕對不接受只是在麵包上撒小米或直接加在麵包裡面這種做法,因此研發團隊包括技術經理林翊臻、行政總主廚謝忠祐和吳寶春師傅本人,在試作過程中面臨好幾次的崩潰時刻,其中最主要的困難點在於,無論是小米或高粱,都沒有筋性,非常挑戰以操作麵粉為主要技能的麵包師傅。

其中製作難度最高的是「小米酸種麵包」,林翊臻師傅說,要以小米培養酸種酵母,得兼顧產氣、麵種膨脹力和小米麵種風味等問題,嘗試多次都難以突破,最後還是再回去部落請教,才學到如何以小米做出發酵種,接下來再從配粉、控制發酵的溫度帶以及製程等變因,多次嘗試測試,才終於讓小米酸種的產出穩定。

技術經理林翊臻師傅表示,這次的任務挑戰性十足,光是小米酸種酵母就讓她吃足苦頭。

「小米酸種麵包」吃起來外層韌而不硬、內層Q彈,愈咀嚼愈香甜,柔和的酸度帶點梅子氣息,是小米酸種獨有的風味。

「小米酸種麵包」風味柔順,非常耐吃。

「台灣黃金司康」則以百分百純台灣小米製作,僅以些許的糖和奶油來帶出小米的獨特奶香。「粒粒小米貝果」除了在麵團中混入小米粉和蒸熟原粒小米外,包裹的內餡也可看見滿滿的小米,吃起來竟然像是小米粥!

「台灣黃金司康」帶有小米獨特的奶香|吳寶春麥方店 提供
「粒粒小米貝果」滿滿小米內餡,竟有類似小米粥的風味。

最討喜的是「台灣小米Q餅」和「小米山芹番茄起士」,「台灣小米Q餅」靈感來自印度囊餅,以40%的小米粉和煮熟原粒小米混合入麵團,表面塗抹了奶油和糖烘烤,吃起來香甜Q彈,整顆小米更添口感。

香甜Q彈的「台灣小米Q餅」,做成像印度囊餅,吃起來很唰嘴。

吃麵包也能吃到台灣山林風味

謝忠祐師傅以在部落喝到的野菜排骨湯做發想,創作出「小米山芹番茄起士」,以加入了煮熟小米和小米粉的麵團為基底,混入燙熟的芹菜葉、油漬番茄拌勻,表面的山芹菜梗散發濃烈的清香野味,吃起來竟和瑪格莉特披薩有幾分相似。

「小米山芹番茄起士」有多層次風味,帶點野性風味的山芹菜與番茄、起士非常合拍。

「小米刺蔥餐包」和「小米刺蔥脆腸」使用同款小米麵糰,並用上部落中常用來醃漬肉品的刺蔥,但並不取其葉,而是以刺蔥籽搗碎成粗粒狀混入麵糰中,咀嚼麵包體時會咬到刺蔥籽碎粒,散發帶點檸檬氣息的獨特辛香。

「小米刺蔥餐包」以刺蔥籽搗碎成粗粒狀混入麵糰中,是款充滿台灣山林風味的香料餐包
在台灣原住民飲食中,刺蔥常用來醃漬肉品,「小米刺蔥脆腸」靈感便由此而來。

另外選用台灣特有種土肉桂的「福爾摩沙土肉桂捲」也相當特別,有別於一般進口肉桂粉是用樹皮或樹枝研磨而成,台灣土肉桂以葉子研磨成粉末,混合糖、奶油和杏仁膏製作肉桂卷,不嗆不辣、清新甜香,是一款吃起來風味圓潤的肉桂捲。

「福爾摩沙土肉桂捲」甜柔不嗆,肉桂捲控一定要試試看。

「檬檬奶香」採用台灣原生香檬,將整顆台灣香檬從皮到汁做成香檬餡,麵包體為香軟極致牛奶土司,還搭配乳酪餡平衡酸味,酸香可口,會讓人一口接一口很快吃光光。台灣香檬與日本沖繩香檬同一品種,比一般檸檬更為清酸且帶有微微苦韻,且果皮充滿了野性精油香。

有如老奶奶檸檬蛋糕的「檬檬奶香」,靈魂主角是台灣原生香檬。

研發團隊這次挑選山芹菜、刺蔥、台灣香檬和台灣土肉桂等四種原生香料,不僅是向島嶼四季的風土致敬,也希望能支持能讓台灣山林得以永續經營的「林下經濟」。行政總主廚謝忠祐說:「不只是把這原生食材放進去麵包,我們希望的是把部落裡的飲食文化也在麵包裡重現,所以在研發期間,也跟著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族人在山林採集野菜和香料植物,體驗部落族人自行演繹出來的餐飲。這次台灣香料麵包的搭配或口感都是以此為靈感。」

而以高粱為主的「高桂包」,先以魯邦種、葡萄菌種和高粱等製作發酵種,讓高粱散發出特殊的酒味清香後,再和原粒高粱混入麵糰中,並從台南桂圓米糕粥得到靈感,加入煙燻桂圓添香,口感Q軟香甜,比起寶春師傅的招牌「酒釀桂圓麵包」毫不遜色,風味還更加優雅清香。

「高桂包」有如「酒釀桂圓麵包」變奏版,風味較為柔和|吳寶春麥方店 提供

用吃來選擇我們想要的世界

正如世界知名的綠色飲食倡議者Anna Lappé所說:「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面對缺水、俄烏戰爭帶來的糧食危機,耐旱的台灣原生穀物,有機會成為填補糧食缺口的大功臣。吳寶春麥方店這一次以台灣小米、高粱、台灣原生香料為主題的麵包策展,不僅帶領麵包愛好者探索台灣山林的味道,更希望藉此帶動台灣原住民小米文化的復興,因此寶春師傅大方將得來不易的製作配方回饋部落廚房,希望替國內雜糧復興之路埋下一粒未來種子。

吳寶春師傅大方分享台灣小米、香料麵包的製作配方回饋部落廚房,期待帶動台灣小米復興。

吳寶春麥方店
官網:https://www.wupaochun.com/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