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希望--宋台生

by 人物中心

撰文:黃漢華

攝影:林玉偉

生華科總經理宋台生研發的新藥,將在美國進行新冠肺炎人體試驗。

8月6日,一家台灣生技公司的新藥被國際視為有治療新冠肺炎的可能,美國最大醫療體系之一的Banner Health主動簽約,要求進行人體試驗;8月10日,喬治亞州先進研究和教育中心機構也要簽約合作。這是台灣第一次進入國際的疫情治療,引領這項藥物研發的就是生華科總經理宋台生。

這位科學家兒時罹患肌肉萎縮症,影響行走速度,成年後只帶著80美元赴美求學,如今開發藥物,希望能救治許多病患。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他如何克服重重難關?

Silmitasertib原本治療膽管癌,現在用來嘗試治療新冠肺炎。生華科提供

小檔案

1950年生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生物學博士

生華科創辦人兼總經理

著有自傳《無所畏懼的人生》

宋台生認為,他的人生困難重重,如同站在浪尖上頭。

新冠肺炎是有史以來最猛烈的病毒,全球都在尋求解藥。

今年3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猶他州立大學發現,一種治療膽管癌的新藥Silmitasertib能夠阻斷新冠肺炎病毒,避免在人體內複製散播,被視為潛力藥物,刊登在《Nature》《Cell》等知名期刊。

這個抗病毒新藥成為疫苗以外的另一種選擇,《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英美主流媒體紛紛報導,把它視為救命新希望。別以為這個新藥是國際大藥廠研發,其實,是由只有37名員工的台灣生華科製作生產。

台灣有良好的防疫措施,吸引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前來取經,這個藍色口服膠囊藥再度讓國際看到台灣生技業者的實力。生華科也受到投資人注意,股價從今年3月的40.5元飆漲到最高的187元,漲幅超過四倍。

為了讓這個新藥儘早加入治療行列,生華科正在申請台、美專利,美國最大醫療體系之一的Banner Health在8月6日簽定合作意向書,即將進行人體試驗,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也在進行各項實驗。

宋台生說,他現在有十幾萬顆的藥,可以讓新冠肺炎病人試用。

「我們的Silmitasertib存量有十幾萬顆,足夠在美國進行人體實驗,」宋台生說。

外形高高瘦瘦的宋台生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在號稱「種子巨擘」的美國孟山都公司工作過,45歲之後進入生技製藥創投領域,51歲第一次創業,62歲二度創業,成立生華科,科學家身分之外,還多了企業家的角色。

自嘲命苦 困難重重

「我一生困難重重,好像站在浪尖上頭,只能不斷前進,」宋台生談起至今70年的人生,以「命苦」形容。

從小,他的生活就不順遂。爸爸在抗日時期是戰地外科醫師,跟著國民政府來台,擔任裝甲兵醫院院長,豈料媽媽一個親戚盜賣醫院的醫療儀器,爸爸的醫師執照因而吊銷,全家一度靠著媽媽當軍訓教官的薪水過活。

念小學的時候,右腳莫名得到肌肉萎縮症,不能行走,中西醫束手無策,直到被一個瞎眼針炙師父治療了一個月,才能下床走動,卻也從此影響步伐。然而,他靠著基督教信仰,克服心中憂慮,不擔心右腳未來的健康。

貧寒勵志 赴美求學

宋台生對生物的興趣始於高中時期,當時老師鼓勵他向別人講解顯微鏡下的生物,讓他相當興奮,因此,決定大學、研究所攻讀相關領域,還打算畢業後到美國讀博士。

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大學四年為了省錢,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怎麼樣籌措學費一直是他的煩惱。

他從文獻中找到美國伊利諾州大學一位教授,想要申請獎學金,便寄上自己的碩士論文。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憑著優秀表現,拿到全額獎學金,還免學費。雖然如願留學,機票卻沒有著落,所幸他家教的學生家長願意協助,哥哥的同事也湊了80美元,就這樣,1974年,他踏出國門。

「當時我膽子很大,帶著80美元就去美國了,」宋台生回想起來,那時雖然貧窮,卻激勵自己努力念書,在無助的時候,上天為他開了一條道路。

拿到博士學位後,他留在美國,進入孟山都公司任職八年,從中學習市場行銷、人際溝通。1980年代,台灣開始發展生技產業,他在35歲那年返台,到生技中心從事產品開發,研發了生物殺菌劑--「台灣寶」,技轉業者,至今仍在22個國家銷售。

然而,真正讓他見識國際級的生技產業和發展資金,是在新加坡。

1995年,他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邀請,擔任顧問,同時管理校方出資20億台幣的生技創投。他看到校方獲國際合作案的委託金額動輒就是2、300萬美元,和國內相較,規模大得讓他吃驚,也體認到台灣要發展生技,必須接軌國際。

看盡職場百態 意外創業

在海內外生技圈累積20多年經驗,1998年,時任中華開發總經理的胡定吾要宋台生返台加入,卻也開啟他下半場的創業人生。

宋台生走上創業人生,是受生華科董事長胡定吾(左)影響,兩人如今成為創業伙伴。生華科提供

當時,胡定吾認為,台灣經濟不能只靠電子業,隨著人口逐漸老化,生技產業前景看好。宋台生便仿效新加坡,在中華開發成立投資小組,可是,台灣缺乏值得投資的生技公司,美國聖地牙哥、舊金山的生技業者便成了他的投資標的。

相較一般企業,中華開發條件優渥,有終身任用制,宋台生大可待上一輩子,然而,2001年爆發董事長之爭,喧騰一時,此時的他看盡職場百態,想要自立門戶。於是,憑著投資績效,募資創業,成立生華生技創投。

「我從沒想過創業,當時的環境逼得我要試一試,」他說,創投業尋求投資標的,需要常常出差,適合年輕人,儘管那時已經51歲,仍充滿鬥志。

就這樣尋尋覓覓,宋台生在10年內研究了5000件生技投資案,最後卻只選擇50多家公司,投資比率約為1%。

宋台生研究了5000件生技投資案件,有 「華人界生技投資天王」 的封號。

華人界生技投資天王 二度創業

「即使2002~2003年遇到美國生技股價崩盤,那兩年新成立的生技創投表現多數不佳,而我的投資報酬率還有兩成!」他露出得意的笑容。也因為他研究過的案件數量龐大,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得到「華人界生技投資天王」的封號。

2011年,胡定吾看到政府鼓勵研發新藥,在一次出國參訪團的飛機上,建議宋台生開設新藥公司。這個三萬英呎高空迸發的創業念頭,帶領宋台生二度創業,第二年,他就將生華創投轉型為生華科,開發市場首見新藥。

但是,生技公司才開張,新藥在那裡呢?創投的老員工看不到新公司的未來,紛紛求去。幸好宋台生在美國生技圈擁有人脈,低價收購研發Silmitasertib的賽林生技。

「我的收購價不到原公司資本額的1/10,」他解釋,賽林生技的股東有多家國際知名創投,而且已經合成上萬個化合物,可以用來發展新藥,併購賽林讓生華科得以重新出發。

研發新藥 花別人錢

宋台生買下賽林生技,算盤打得很精,他也把這個精神用在企業經營。由於新藥研發耗費時日,也花大錢,一個癌症病人的臨床試驗約要10萬美元。他從過去的投資案例得知,新藥研發可以與知名機構合作,不一定都要自己出資,因此,轉而尋求外界贊助。

生華科在2017年4月上櫃,是國內最快上市的生技公司(左二 、 左三為胡定吾 、 宋台生)。

他向國際知名的抗癌基金會Stand up to Cancer申請贊助經費,2016年,打敗18家叫得出名字的國際大藥廠,獲得2.2億台幣獎金,是亞洲第一個拿下夢幻團隊榮譽的生技公司,一時間,國際製藥界都在問「生華科是誰」「台灣公司嗎」?

今年7月,生華科又獲得國際贊助,輝瑞藥廠和美國攝護腺癌基金會共同成立的「全球新藥挑戰獎項」,宣布將幫他們負擔攝護腺癌的臨床試驗費用。

宋台生研發新藥,要等到確定有效果,才願意投入自有人力和資金。

宋台生研發新藥的策略是,在初期風險高的臨床試驗階段,爭取外部資源,使用別人的錢及人才,等效果確定,再投入自有資金、人力。他不建藥廠、不設實驗室,藥品生產、臨床設計全部委外,一年營運支出約1000萬美元,相較新藥公司年支出4500萬~6000萬美元,相當節省。

試驗新冠肺炎 勇往前衝

如今,Silmitasertib要在美國大型醫院進行新冠肺炎試驗,不論成功與否,宋台生每天仍要上兩個班,白天上台灣的班,晚飯後上床睡覺,半夜一點起床和美國分公司打電話開會,再睡回龍覺,「周而復始,一點都不輕鬆!」他笑著說。

宋台生每天散步一個半小時,紓解工作壓力。

面對新藥試驗充滿變數,宋台生藉由散步,放鬆自己,伴隨著音樂聲,把一切困難拋到腦後,他也喜歡到菜市場買菜,用氣炸鍋烹煮,義大利麵配上豬排,就是一餐。

在家煮麵做菜也讓宋台生在忙碌中喘一口氣。
義大利麵配上幾塊豬排,宋台生就能飽餐一頓。

「新藥試驗就像火箭升空,我心裡有期待,也有焦慮,火箭能否順利登陸月球?會不會故障?會不會半途爆炸?」,他想著。坐上這一節火箭的他,只能勇往前衝。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