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Jimmy 首圖|蔡暉宏 攝影

如同塞納河之於巴黎、隅田川之於東京、泰唔士河之於倫敦,每座偉大的城市總有一條溫柔的河川蜿蜒相伴,貫穿台北的悠悠淡水河,也成為乘載這座城市記憶的重要脈絡。大稻埕,對現代許多青少年與文青而言,是一畔追憶美好舊時光、探索城市懷舊肌裡的場域,然而,在這片城西小小的街道巷弄裡,上演著許多從興起到沒落、從沒落再到重回人們懷中的故事傳奇,沉默固執地在城市中堅定腳步烙印歷史的足跡。

飄洋在生命之河的時光軌跡
2020年盛夏6月21日,原本高掛於天上、無情烤灼周日假期外出遊人的太陽,突然之間變得緩和溫柔,光線不再那麼強烈熾熱,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日蝕,讓人們紛紛放下手邊工作拿起任何可以遮光的物件仰望天空,觀賞這千載難逢的天文景觀。此時,從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舉辦完祈福儀式,沿著迪化街一路走來淡水河畔,沿途鑼鼓喧騰熱鬧非凡的龍舟划手們,已經登上帥氣的龍舟展開一年一度、展開傳承200年的淡水河除煞祈福活動。
呼應霞海城隍廟最受歡迎的月老,選手們穿上搶眼的粉紅色T恤,立刻成為淡水河上最耀眼的風景;三艘龍舟在河上競技奮力向前,與其他兩艘龍舟上專業的運動競技選手不同,其中一艘船的速度顯得較慢、船上的成員年齡層分布有高有低、划船的技巧也比其他兩艘顯得較不熟練,然而,他們依舊堅持堅定地划完這趟航程,而這艘龍舟上的成員即是大稻埕街上「迪化207博物館」,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成員。


誠如全球許多充滿時尚與文化魅力的大都會,往往都會有所謂的新城區和老城區,在老城區中充滿著蜿蜒迷宮似的巷弄、頹傾彷彿隨時都要崩塌的老建築和生活節奏步調較為緩慢的人們,讓這些老城區彷彿披上了一股朦朧的浪漫詩意,轉速被瞬間調慢了好幾拍。同樣地,在台北的大稻埕,無論從南京西路或者是民權西路轉入迪化街之後,兩旁巴洛克式的山牆、紅磚瓦屋頂、傳統閩南式的亭仔腳、瀰漫著一股南北乾貨的氣味和中藥行煎煮藥膳的味道,讓人宛如走入了老畫家郭雪湖最著名的那幅「南街殷賑」畫作中,感受置身於熱鬧擁擠人來人往趕辦乾貨、診脈採購中藥的迪化街風情。



老房子.新故事
位於迪化街後段、坐落於207號的「迪化207博物館」,三角窗醒目的轉角位置和優雅內斂的橘色圓弧形磚牆立面,與同區內其他早早興建於清代、日治時期的老房子不同,這棟建築是1962年才興建完成,一開始是中藥行-「廣和堂藥舖」所使用的空間,和早年台灣其他的商家一樣,採行的是樓下商舖樓上住家的形式。當年的中藥行生意興隆,因此在一樓入口亭仔腳特別打造了「蜜蜂採蜜」的磨石子圖騰,內部則是「老山高麗蔘」圖騰,精湛的磨石子工藝和充滿象徵性的圖騰,不僅讓所有路過的人馬上就能知道這座建築的商業類別,同時也彰顯當年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來到二樓則是早年住家使用的範圍,為取得多子多孫、世代傳承的吉祥意象,因此特別打造了葡萄串圖騰的磨石子地板,至今觀賞依舊充滿著摩登時髦的氣息。而四樓、頂樓的露臺,不僅可以遠眺遠方淡水河的河景,更可從高處觀賞迪化街一連串紅磚瓦屋頂建築的景象,遙想當年大稻埕繁華盛世的榮景。







迪化207博物館館長華安綺笑著說:「這棟建築一開始是台灣首位女漢醫莊淑旂家族所經營的『廣和堂藥舖』,幾經轉手之後由陳國慈女士購下,曾經成功營運台北故事館、撫台街洋樓的陳國慈女士,並沒有將這座美麗的老宅作為私用,她再度決定以博物館的形式向公眾免費開放。從2017年開館以來,我們透過不同主題的展覽,結合台灣在地最庶民的日常生活與建築,陸續推出了『台灣磨石子特展』、『城市縮影火柴盒』、『送禮人生』、『聽錄音帶與你』、『你的風景我家門窗』、『記憶台北老建築』、『舊的不去-修補的故事』、『夏天的滋味-食涼』、『燈-照亮老台灣』,和目前正在進行的『給你的一封小情書』和『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等,每一次的展覽都勾起了許多人對於台灣、對日常生活的許多回憶,而我們也希望透過不同主題的形式溝通中,喚醒民眾對於生活、美學、城市記憶的珍視與愛惜。」



你說.我收到
人手一支手機已成為當代人們日常生活的景象,然而,全球第一支手機才於1973年問世,至今不到50年的時間中,手機通訊科技早已一日千里,演進的速度永遠讓人驚呼連連。今年夏天,迪化207博物館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深入淺出地呈現台灣近代通訊演變:原來飛鴿傳書可從唐代說起、沒有生產馬匹的台灣在清代靠著平埔族青年以雙腿來「跑文」,以及近代的郵政、電報、電話、B.B CALL、大哥大到智慧型手機,這些變化影響許多人的生活,也創造了跨越不同時代的通訊回憶。
受邀至開幕現場的台灣史教授戴寶村說:「大稻埕是台北市、更是台灣現在化的起點,1860年開港通商,不只是貿易的往來,更是需要訊息的往來,才能有更多的聯繫與世界同步,電信在大稻埕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台灣早期電話稱為「地律風」,而撥電話、打電話、滑手機,不同的動詞代表不一樣的電話使用方式,透過用詞也可以了解到台灣電話的運用進展;小小的台灣電話擁有率、使用率都是全球排名前五名的國家,這是個小小的展覽,卻有最大的用心與誠意。」





本次的展品內容豐富多元,包括:難得一見清代的海底電纜、日治時期摩斯密碼發報機、木箱手搖電話、1960年代色彩繽紛的四號電話、1980年代肩背式行動電話、1990年代手持行動電話等,更有難得一見的交換機及公共電話;同時也展示不同通訊代號,例如:摩斯密碼、旗幟訊息、花碼…等。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從古至今的通訊、解密形式,博物館特別精心策劃了「尋找D先生-密室逃脫」遊戲,讓民眾透過動腦解密的遊戲,進一步了解更加了解自古以來多元的「通訊」形式,藉此瞭解台灣百年來的通訊生活。








迪化207博物館- 「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
展期: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1月17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點至下午5點(週二休館),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半
地點: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
網址:www.museum207.org
毅傳媒推薦:
從「縫隙」看見一張紙的前世今生 鳳嬌催化室力透紙背的「紙張力」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