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五年的台北白晝之夜活動。(圖.白晝之夜 提供)

邁入第五年的台北白晝之夜活動。(圖.白晝之夜 提供)

2020白晝之夜 夜如白晝的當代藝術派對

by 侯 志忠

採訪.Jimmy 首圖.白晝之夜

今年邁入第五年的白晝之夜活動,在台北南港街頭盛大舉辦。 (圖.Jimmy 攝影)
今年邁入第五年的白晝之夜活動,在台北南港街頭盛大舉辦。 (圖.Jimmy 攝影)

邁入第五年的大型街頭當代藝術活動-「白晝之夜」,於10月3日晚間至10月4日凌晨,於台北南港封街盛大舉辦,今年總共區分了7大展演區域,將台北南港地區的市民大道,化身成一座露天的當代藝術展演館,吸引超過上萬的民眾到場參與,為中秋連續假期寫下一個完美的藝術驚嘆號!總是積極參與各項展演活動的德國頂尖名車Audi,也在現場展示兩台純電動車e-tron,搭配行動劇的演出,感受未來科技電動車的智能魅力。

 與當代數位AI智慧結合的當代藝術,讓台北街頭化身成一座大型的當代藝術館。 (圖.Jimmy 攝影)
與當代數位AI智慧結合的當代藝術,讓台北街頭化身成一座大型的當代藝術館。 (圖.Jimmy 攝影)

2002年從法國巴黎發跡的「白晝之夜」活動,在每年10月秋季舉辦,目前已經有全球超過30座城市,共同響應舉辦不同的「白晝之夜」。一開始主辦單位向巴黎市民發出問卷,向市民徵詢-「害怕城市的那些事情?」回收的答案包羅萬象,其中,最多人回答的兩個答案是-「黑暗」和「當代藝術」,於是乎,主辦單位靈機一動,既然人們最害怕的是城市的「黑暗」和「當代藝術」,那麼我們就把這兩個結合在一起,把黑夜的街頭打造成一座巨大的當代藝術館,讓人們在夜晚的時刻,可以用最放鬆、沒有壓力的心情參觀當代藝術。有鑑於此,全球規模最大的街頭當代藝術活動-「白晝之夜」就此誕生!

今年白晝之夜吸引超過上萬民眾上街頭,一同感受當代藝術與夜晚台北的魅力。 (圖.Jimmy 攝影)
今年白晝之夜吸引超過上萬民眾上街頭,一同感受當代藝術與夜晚台北的魅力。 (圖.Jimmy 攝影)

今年邁入第五屆的台北「白晝之夜」活動,首度來到城東的南港舉辦,在南港車站和昆陽站之間的市民大道和忠孝東路上,以封街的形式進行大規模的街頭當代藝術展演。主辦單位特別規劃了三大藝術踩街路線,包括:「今夜,我要向著東邊走」、「向西跳進白晝地圖裡」和「重度玩家專屬-從未開放謐靜地圖」三大攻略,同時加碼金曲獎頒獎典禮之後的After Party活動,邀請所有到場參與的人們可以直接「共識創造」,跳脫過往觀賞藝術作品只是以第三人稱客觀的角度觀看,藉由親身參與現場的形式感受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展演。

 英國藝術家Filthy Luker所創作的〈章魚入侵〉  。 (圖.鄭存廷 攝影)
英國藝術家Filthy Luker所創作的〈章魚入侵〉 。 (圖.鄭存廷 攝影)
充滿反諷意味的法咪咪〈FAMEME〉。 (圖.鄭存廷 攝影)
充滿反諷意味的法咪咪〈FAMEME〉。 (圖.鄭存廷 攝影)

今年參與「白晝之夜」活動的當代藝術家眾多,依不同的展演形式區分成為「視覺裝置」、「表演作品」和「跨域作品」。其中,在南港車站大樓由來自英國的Filthy Luker,以他一貫的充氣裝置「塗鴉」街頭呈現,從建築體延伸只見腳而不見其身的10米長章魚腳霸佔了大型停車場,放大再放大的充氣雕塑和無政府狀態的幽默,成為最吸睛的焦點。首度來台灣展演的土耳其團隊Ouchhh展出〈DataMonolith〉,以當代數位科技的AI人工智慧,收集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數據,轉化為抽象視覺圖像。音樂中心旁由來自台灣的藝術家許巽翔,與豪宅建案一起合作創作出〈參考線〉,現化於空間中的數條實體直線作為設置空間的參考線,使之與人造建物及現場空間環境中的自然因素相互影響進而產生有機樣貌。

每年在全球贊助不同藝術展演活動的德國頂尖車款-Audi奧迪,過往多次成為全球最盛大的米蘭設計周主要贊助商,展現品牌對於當代設計與藝術的全力支持。今年的台北「白晝之夜」活動中,Audi除了展示首款純電動車e-tron之外,同時也和藝術家陶維均和樊宗錡合作,傳達「一輛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完成夢想與渴望的幫手」宣言。陶維均創作的〈愛上放電的你〉,邀請民眾上車參與演出,歡迎民眾一同搭上這台e-tron電動車一同放閃放電;樊宗錡的〈帶我去未來〉則是將e-tron轉化成虛擬的化身,既是導覽員、表演者、藝術家,也是擁有豐富知識的未來智者,在未來的世界裡隨時隨地任由想像成真。

德國頂尖車廠Audi,推出首款純電動車e-tron,並與藝術家共同邀請民眾參與即興創作。 (圖.鄭存廷 攝影)
德國頂尖車廠Audi,推出首款純電動車e-tron,並與藝術家共同邀請民眾參與即興創作。 (圖.鄭存廷 攝影)

毅傳媒推薦:

我家就是風格選物店 美學生活由我決定

這不是好萊塢災難片 這是生死現場的「無國界醫生」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