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每個家庭都需要四罐醬油 plus法式魷魚螺肉蒜做法全公開

by 謝 政蒼

採訪.謝政蒼|首圖.徐嘉駒攝 | 攝影 & 剪輯.劉若媺

醬油,是台灣每個家庭最常使用的料理調味,令人口水直流的東坡肉、滷肉飯,就少不了這一味。但,你了解它嗎?醬油依用料、釀造方式與地域差別,呈現出千變萬化風味,可不是只有一味鹹香。參加了「The One生活塾」,經由飲食文化研究者徐仲分享,才知道原來台灣的醬油早已精彩紛呈,而且他說:「每個家庭都需要四罐醬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醬油深入了台灣的每個家庭,堪稱是國民調味料。(圖.The One生活塾提供)
醬油深入了台灣的每個家庭,堪稱是國民調味料。(圖.The One生活塾提供)

台灣第一人赴義大利學習慢食,探索食材與人、土地、自然的相互依存關係,獲義大利政府頒發義大利之星騎士勳章,這等殊榮是用來表彰外國人士對義大利在各方面有傑出貢獻者。回台後,徐仲將所學運用於台灣,實地走訪300多個鄉鎮,就像是台灣好食材的代言人一般,每每提及什麼食材,他總是精準且快速分享他認為哪位小農種的好、用了什麼特別技法或不同地區的味道差異等。對醬油,更是如此。《釀醬油 台灣醬油之釀製》一書,是他花了10年的精彩之作。

「葡萄酒,理論上就是葡萄汁液的發酵品,但為什麼現在人挑選葡萄酒時,會看品種、產區、葡萄種植土質等各種影響風味的元素,甚至視之為精品,卻沒有人這樣看待小米酒?」徐仲說,二者都是發酵產品,差別只在小米酒不是水果而是穀物發酵。他發覺,中間的落差,關鍵處在態度,「只要認真看待任何飲食,找出其精緻處與商業模式加以推廣,對國家整體飲食文化推廣是有利的。」

醬油運用在台式各種料理,像是東坡肉、滷肉飯等,有人就愛那種醬香味。 (圖.蔡暉宏攝)
醬油運用在台式各種料理,那種醬香味是媽媽味。 (圖.蔡暉宏攝)

每個程序都是魔鬼風味細節

梳理台灣飲食文化與習慣後,徐仲發現醬油深入每個家庭,很多菜色都有醬油影子,加上醬油反應了在地風土特色,是重要飲食文化之一,這讓他起了好奇之心,愈探究愈覺變化有趣。他指出,台灣的純釀造醬油主要分成二大類,一是豆麥類,以黃豆、小麥為食材,依兩者使用比例不同,形塑出細膩滋味變化,黃豆多一些,鮮度高;小麥多一些,因為澱粉含量高,醣化後甜度較高。你我熟悉的金蘭、龜甲萬、萬家香、味全、味王等都是這類醬油。另一是黑豆醬油,豆子風味較強,丸莊、黑龍、瑞春、大同等就是翹楚。

就釀製而言,不管是哪種醬油,都需要麴菌、酵母菌、乳酸菌這三種微生物的化學分解作用。麴菌的選擇,關乎著最後風味差異。徐仲指出:「麴菌是一群,不是一隻,有的適合分解蛋白質,有的適合分解澱粉,雖然復雜,卻也是有趣之處。」麴菌內含多種酵素,最適溫度是45至50度,另外由於台灣空氣中就有酵母菌跟乳酸菌,這也讓台灣釀造醬油多於室外,不像日本釀醬油多在室內。當然,也有例外,像宜蘭就結合了室內、外二種,一般醬油釀製需4個月,宜蘭只釀一個月,鮮度不足部分就用煮的方式補強,「所以宜蘭人才會說煮醬油,而不是釀醬油。」

市面上的醬油品牌琳瑯滿目,風味也愈來愈多樣。 (圖.徐嘉駒攝)
市面上的醬油品牌琳瑯滿目,風味也愈來愈多樣。 (圖.徐嘉駒攝)

每個家庭都需要四瓶醬油

聽徐仲介紹醬油釀造的每個環節,雖只是簡要帶過,已讓人覺得精深,處處學問,挑人好奇。尤其,他又建議「如果要打造一個有品味廚房,每個家庭至少要備妥四種醬油。」這句話,再度引起驚訝與好奇。因為,多少家庭是一瓶打通關啊!

這想法得回溯他在義大利上的一堂品油課。當時的老師請他多多推廣橄欖油給台灣人,並說:「世界上的菜沒有橄欖油怎麼會有風味?」這句話讓徐仲很不服氣,他說,台灣5、6月有花生油,7、8月有芝麻油,9、10月有茶油,11、12月又有二期花生油、芝麻油,還有各式動物油,種類之多,如果要訴求健康取向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茶油含量也是不少。

沒想到,話一說完,對方馬上回應,油品健康早已是基本條件,就算談健康,台灣人也只會買一罐醬油。以橄欖油來看,義大利橄欖品種超過560種,拿單一或混合品種來製油,再經過產區、運用方式的交叉作用,油品變化莫測,運用層面自然也不同。一個有品味的義大利家庭,需要四瓶油,一瓶拿來拌沙拉、一瓶拿來炒、一瓶拿來油炸、一瓶拿來添加風味…….

白醬油味道十分甘醇。 (圖.徐嘉駒攝)
白醬油味道十分甘醇。 (圖.徐嘉駒攝)

這席話讓徐仲頓悟了,醬油太日常了,以致於少有人會去思考如何使用。他說:「味道的精彩處往往在於細節,而細節就在於你如何提點出醬油的風味。」就算只是吃生魚片,沾旗魚的醬油味道一定比沾鮪魚的來得重。因此,他將所學延伸至醬油上,深覺每個人家中一定要有豆麥、黑豆、醬油膏與風味醬油這四瓶。

「豆麥醬油含小麥,發酵過程易產生酒精,用於快炒料理,香氣迷人;黑豆醬油,經由高溫燉煮,會導致不同的氣味變化;台灣獨有的醬油膏,加入了糯米或糯米粉,味道濃稠馥郁,早餐煎個蛋淋上一點就很好吃,還有加味醬油,像是柴魚、香菇或古坑咖啡,其中咖啡本身帶有核果味,拿來料理日本的醬煮南瓜就很不錯……」徐仲說。

當然,以醬油入菜來說,徐仲還喜歡「混醬」,取不同款醬油特色,將其融於同道料理中,造就出令人玩味的味覺新層次。以「The One中山」推出的「法式魷魚螺肉蒜」來說,這是由他擔任食材顧問,與法式料理南霸天簡天才師傅攜手改造經典台菜而成,除了擺盤、食材與風味截然不同外,一次就用了他很喜歡的皇埕醬油的黑豆、濃口與白醬油,各取優點,堆疊出這引入入勝的全新之味。

一起來看看「法式魷魚螺肉蒜」的精彩吧:

The One生活塾
有著中山北路最美綠意窗景的「The One中山」,很多人知道它是間餐廳,但它不只賣吃的,更賣對生活的美好想像。The One從設計器皿起家,累積17年豐厚經歷後,他們賦予這處空間另一個身份-「生活塾」,就像都市裡的生活文化中心一般,推出以食尚、藝文、文化、生活風格等各類型活動與講座,挖掘更多對台灣好的人事物,也讓消費者以自己的五感六覺去解讀領略生活美學的各種想望。
相關「The One生活塾」課程:https://reurl.cc/YW7QN0

毅傳媒延伸閱讀
吃過就回不去了!6天5夜柴燒龍眼乾裡的職人精神
李榮春養豬十年有成~台灣平埔黑豬艷驚四座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