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稿:Mars
圖片來源: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_mars;https://www.pngegg.com/
Inbody是測量身體組成的分析儀(肌肉量、脂肪率、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等),如果有參加過中大型健身房,通常都會有測量Inbody的經驗。早期在連鎖健身房時,教練都會定期幫會員測量Inbody以判斷是否進步,但後期已經沒採用這個方式了。
首先是準確性的問題,這麼說並不是機器本身的測量準確性,而是指測量環境條件(如衣物、食物攝取量、測量時間、運動前後等)不同時而產生的落差。當時為了瞭解限制因素,還曾去讀過它的說明書及實驗,發現同一天體脂率可以相差好幾個百分點(當時測量約差3.5%),所以減少測量的變因才有參考價值。
另外一個主因是,身體的進步依據不僅僅是肌肉與脂肪的數量,動作控制、肌力、活動度、協調、體能等都可以是進步的表現,但這些不會在Inbody上列出來。今天一名體重過重但無運動者測量Inbody,很可能會顯示肌肉量偏高,但未必與他的運動能力相等。
這麼說並不要誤會Inbody就沒有用,對於身體組成的觀察與分析是不錯的「輔助」工具,如果能夠以實際訓練效果為主,搭配Inbody輔助觀察身體的變化,我想就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