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科學辯證

決戰公投 》三接遷離科學辯證再起 反方辦:潮間帶藻礁生態不會餓死

by 廣編中心

文:王敏如
圖:三接遷離公投反方辦事處

公投進入到數最後6天,今日(13日)專攻網路議題聲量研究的《網路溫度計》,公布最新的觀察數據。結果顯示,受到林秉樞網軍案的影響,四個公投案同意的支持聲量高速成長,同意與不同意的差距再度拉開,也讓這場影響國家未來發展政策的公投,更受學者關注。

關心藻礁議題的學者即表示,藻礁的營養鹽其實是來自海水,三接棧橋只要保持海水暢通,潮間帶藻礁生態是不會餓死。學者表示,這場公投應該要多點理性的思考、辯證,不要受到非科學性的事件所牽動,造成未來國家發展上的困境。

藻礁公投

針對成大水海系名譽教授高家俊指「外推方案會讓藻礁慢慢餓死」的說法,三接遷離公投反方辦公室及研究團隊今日(13日)也發表聲明指出,非常感謝高教授的提醒,研究團隊非常重視高教授提出的問題,也樂於接受在科學基礎上的專業討論,並且期盼未來與高教授有更多機會能一起討論三接外推案可能產生的影響。研究團隊說明指出,根據監測資料,台灣西部海岸普遍有營養鹽太多,較少出現太少的問題,因為海洋營養鹽主要來自陸源輸入,桃園沿岸海水中的營養鹽含量也同樣偏高。此外,營養鹽可溶於水中,只要有海水交換,就不怕營養鹽不足的問題,目前三接棧橋設計跨距長達75至115公尺,海水仍維持暢通,應可持續補充潮間帶的營養鹽,藻礁生態仍然有足夠的食物來生育發展。

對於高教授所指離岸港防波堤興建後,可能減少潮間帶的碎波,進而影響潮間帶藻礁的營養鹽。研究團隊經過討論後認為,實際上,潮間帶雖然有所謂的高潮與低潮水位,但潮水進出在時序上是連續的,低潮位的碎波帶來的海水與營養交換只有非常短的時間,潮間帶藻礁很多時候都是位於海面下,大多數時間都處於沒有碎波的情形,尤其夏天常為風平浪靜的無碎浪狀態。實際上,只要有海水交換就可以補充營養鹽。

三接遷離公投反方辦公室指出,藻礁營養鹽的交換,主要靠的是水流交換,若是考慮低潮位的碎波所帶來的海水與營養交換,其實只有每個月大退潮1~2個小時的時間,影響不大。潮間帶藻礁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處於潮水來來往往的狀態,因此保持海水自然交換,才是潮間帶營養鹽補充的主要方式,三接工業區與工業港之間採大跨距棧橋設置,就是不阻斷海流及營養鹽交換,因此藻礁生態不會慢慢餓死。

事實上在約7600年前,桃園海岸生長的是珊瑚礁,而非藻礁,是大約4500年前環境變異導致珊瑚無法生存,藻礁才趁勢而起。殻狀珊瑚藻類是熱帶珊瑚礁海域中普遍生長的藻類,仰賴海水中的營養鹽,在墾丁海域也都能看到,只是海水中的高營養鹽會讓海藻比珊瑚更有競爭優勢,三接工業港採離岸設置就是要保持海水交換機制,不會阻斷營養鹽的交換,也減少對此處生態之干擾。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