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撰稿:李佳穎
圖片:配合五倍券,各部會也將加碼振興。毅傳媒資料照,鄭存廷攝。
圖表:姜峻傑
行政院的振興五倍券政策方向大致抵定,民眾免付1千元即可領取,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在今(19)日院會上指示各部會加碼推出振興方案,例如去年文化部推出的藝fun券、教育部推出的動滋券、農委會推出的農遊券以及客委會推出的客庄券等。不過根據審計部報告,前三者都有集中少數類別的問題。
審計部在今年7月底公布2020年的決算審核報告,其中特別指出藝fun券、動滋券與農遊券的問題,三者都是透過數位登記並進行抽籤領取,執行率都超過八成,顯見民眾踴躍使用的狀況,但卻都集中少數類別,而被認為「受益有限」。
就藝fun券來看,去年在7月下旬與9月上旬分別發放數位券210萬份及紙本券65萬份,合計275萬份,每份600元,金額16.5億元,共有7536個店家與場館具有請撥資格,截至去年8月底,已經請撥的4450個業者當中,超過五成請撥8萬元以下的金額。
而就已經請撥的案件來看,以書店、博物館及電影院(含藝文展演預購票券)等 4 類為大宗,占整體消費的9成,而藝文展演場館、音樂展演空間、工藝創作銷售等其他場域不到10%,且以街頭藝人及畫廊請撥金額比率0.13%及0.06%為最低。
若從地區來看,位處直轄市的藝文產業業者請撥的比率最高,占了總體的7成7。審計部在審核報告中指出:「振興措施之補助效益有限,且消費振興效應集中於都會城市」,要求文化部擴大宣傳,持續支持各類型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促使藝文人口回流至藝文市場。
那麼今年的藝fun券怎麼用?文化部表示,目前正配合振興五倍券積極規劃藝fun券政策中,初步規劃仍以600元為面額,電子、紙本形式皆有,總發行預算及份數將以不低於去(2020)年為原則,發行方式及相關細節目前尚在規劃中,期盼帶動加乘效益,擴大鼓勵民眾共同支持藝文產業。
除了文化產業之外,教育部一份調查發現,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運動服務業營業額較前一年同期平均減少約42%,其中以辦理大型群聚體育賽事與活動的「運動經紀、管理顧問或行政管理業」約減少57%最多,其次是近距離從事運動教學活動「運動休閒教育服務業」,減少約49%。
若看體育署利用運動發展基金推出的動滋券, 400 萬份、每份500元、總共20億元的「動滋券」,原意是要振興運動產業,但審計部發現9成民眾卻以「添裝備」為 大宗,其次是「做運動」,約有7%,最需振興的「看比賽」僅有3.25%,動滋券最後只振興「運動用品或器材製造、批發及零售業」,其他運動產業受益有限。
審計部發現,動滋券合作業者包含文具店、內衣專門店等,只因店內有販售籃球或運動內衣,而店家事後向體育署請款時,不需檢附民眾消費品項,以至於動滋券未能實質振興運動產業,要求體育署應明定運動產業業者的範疇。
為此,體育署表示,為了讓動滋券挹注到真正需要紓困的對象,如運動健身場館以及舉辦運動比賽的場館,今年發放動滋券方式可能不同於去年,而是規畫搭配五倍券推出加碼活動,例如民眾使用五倍券在相關運動產業後,才可獲得動滋券。
藝fun券集中消費在書店、博物館及電影院、動滋券集中消費於運動裝備,而動支超過18億元農村再生基金的農遊券,也有集中消費於農漁會特產展售中心的問題。共發行500萬份、250元的農遊券,原是希望鼓勵民眾進行農村旅遊,但統計至去年9月中旬,89%用於農特產品或伴手禮,僅有不到11%用於農業遊程體驗。
若從消費場域來看,農漁會特產展售中心占了72%,而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等其他場域都占不到10%,另外有10%符合收券資格的業者沒有來自農遊券的收入。且經追蹤收券量較多的商家,在農遊券活動結束後,日平均營業額與前一年同期變化,部分業者不升反降,也就是說,農遊券僅達成一次性消費,無法成功留住客人。
根據今年5月修正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防疫、紓困與振興的特別預算最高為8400億元,扣除去年執行的預算、今年已經發放的紓困現金以及即將發放的五倍券,約還有300億可以使用。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並非所有部會加碼都會使用特別預算,另有其他基金或部會預算支付,詳細方案都會再規畫與討論。
看更多
振興券確定免費領! 考慮家戶綁定 10月上路
台經院院長:紓困和振興要分開 發券比發現金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