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司法相驗1天就開死亡證明 落差百例原因竟是這個

by 謝 幸恩

文字撰稿:謝幸恩
主圖說明: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公布38死亡數,後因重複計算死亡案例,下修為37。疾管署提供

為何會有確診死亡案例「校正回歸」延遲通報的現象?事實上,原因可能同樣是系統塞車!因為公衛人員向來都是用「人工登錄」的方式,將資料鍵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法定傳染病系統 」。不過,連日來確診與死亡案例暴增,讓承辦官員忙到無力追蹤後續,再加上PCR核酸檢測塞車,以及少數確診者發病後身亡,檢體樣本卻還躺在實驗室裡,這些案例都是延遲登錄系統的原因,因而造成許多「死後確診」的現象。

知情人士告訴《毅傳媒》,確診死亡數字的落差,原因跟雙北公衛人員因為疫情暴增而無力追蹤案例死亡登錄有關,以往疾管署的法傳系統,收到包括新冠肺炎,甚至所有的法定傳染病確診者的死亡通報,最遲不會超過2天。

但法傳系統的死亡確認,並不是可以從健保資料,或是醫院開立死亡證明與地檢署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就能自動帶入的,必須要「人工填寫」。因此在雙北疫情爆炸後,公衛人員連處理確診通報都大塞車的情況下,確診死亡案例自然也難即時反應。

疾管署法定傳染病系統,無法即時反應確診死亡數,因此採用多種管道來做統計,圖為消防協助疑似染疫患者就醫。圖:特勤組攝

知情人士表示,疾管署早已發現法傳系統,沒辦法即時反應確診死亡數的情形,因此目前採用「多種管道」的死亡數統計,不過,即便各地衛生單位有主動通報,仍然需要用確診通報名冊跟死亡資料做「人工比對」,因此還是會有時間落差,也容易出現錯誤。

公衛人力問題造成法傳系統延遲、紊亂,從日前一起確診婦人「死而復生」的烏龍情形,以及昨日被「重複」公布死亡的確診九旬老翁,就可以看出端倪。據了解,現在公布的死亡名單,甚至還有7天前死亡的確診案例。

至於另一個原因,隱藏在於行政相驗和司法相驗的流程裡。一名不願具名的檢察官分析,若確診者在醫院身亡,則可由醫院走行政相驗流程,且開立死亡證明書,並盡速火化;至於確診者如果在防疫旅館身亡,可由衛生單位通報警方,若初步排除無外力介入,則無須司法相驗,由衛生單位走行政相驗程序以釐清死亡原因。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公衛系統仰賴人工登錄,造成系統塞車,因此出現多起「死後確診」,圖為化學兵清消北捷。圖:陳睿緯攝

「最麻煩的是,確診者、居家隔離者或『疑似』確診者在家身亡。」該名檢察官指出,尤其是疑似確診的死亡案例,原則上都需要走司法相驗的途徑,警察報驗時須蒐集資料並做查核,例如死者生前病歷、出國旅遊史及接觸史,比較耗費時間。

依照法務部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法醫相驗及解剖通報流程」,針對疑似確診案例,必須先由法醫採集檢體確認有沒有染疫,而且為了降低傳播風險,會以最速件來處理。一旦確認死因後,檢察官與法醫才會開立「相驗屍體證明書」,此時才能辦理遺體後續處理,但連日來確診或疑似確診死亡案例暴增,很可能也會打亂司法相驗的流程。

事實上,台灣疫情嚴峻,凡是疑似染疫者, 司法相驗流程無不拉高規格來處理,但仍需要最多一個工作天的時間,才能核發給家屬正式的相驗屍體證明書。

目前短報的最主要關鍵,應該還是在於公衛系統人工登錄的混亂,若台灣遲遲不提升PCR核酸篩檢量能,以及提升系統自動化流程,否則在提升疫苗覆蓋率之前,恐怕「確診」、「死亡」的人數,還是有可能不斷上演「校正回歸 」的狀況。

看更多
【獨家】死亡也搞「校正回歸」?!雙北新冠確診火化數比指揮中心公布多百例
指揮中心累了嗎 ? 確診死亡再現「-1」 老翁竟被重複計算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