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法》三高病人及心血管病人,打疫苗會不會有風險?

by 呂 品逸

蘇大成 醫師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 教授兼主任
內科部及心血管中心 臨床教授

照片來源:示意圖,鄭存廷攝

最近心臟科門診,八九成病人都會問打疫苗的風險?我們該如何面對呢?如何減少風險? 近來打COVID-19疫苗後猝死的事件頻傳,部分案例經解剖後發現為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所致,但是缺乏明確的心血管效應及因果關係,很難判定評估其是否與疫苗注射有關。

而在本院門診三高病患或冠心病患者,往往擔心施打疫苗會造成嚴重的心血管事件。這是很難回答的。其實打疫苗是把外面的蛋白質(不管是哪一種),打到身體裡面去,都會有免疫反應的,許多人也會有發炎反應,至於會不會有生命危險,這個就很難回答了。要看過去有沒有過敏性休克反應,有沒有疫苗過敏,有沒有血小板低下,有沒有血栓病史,血壓血糖有沒有適當控制等,而有中風或心臟病患者,更要小心。

接種疫苗後有許多副作用,主要是免疫及發炎反應有關,包括施打部位紅腫熱痛、疲倦、肌肉痠痛、發冷、發燒、頭痛、關節痛、嗜睡、或蕁麻疹,是較常見的症狀。而呼吸困難、肌肉無力、腹瀉等則是較為少見。因為發生心血管併發症、血栓、或是過敏休克反應,是最嚴重的而且可能致命。

為了要減少併發症及發生緊急狀況,最好在施打疫苗前後一星期,要自我監測生命徵象,早中晚一天三次,包括血壓、心跳、血氧、體溫,如果有明顯變化,應盡速尋求諮詢及醫療處置。注射疫苗後,注意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飲食要正常。也不要擔心疫苗副作用而緊張兮兮,這會造成心理壓力,也會造成血壓居高不下及心跳增加,甚至心律不整及心臟過度負荷,反而增加了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

這段時間生活起居正常,飲食要視季節調整,最近的節氣是夏至,小暑、接著是大暑、處暑,都是酷熱難熬的季節,必須要有清涼解熱食物外,記得不要缺水。不要體溫過熱,不要讓身體處於過熱的環境,在有冷氣空調的環境,這些都是必須要注意的重點。

家裡要通風換氣,除了保持有部分自然通風外,時常必須使用風扇、冷氣空調設施,以減少濕熱環境對身體造成危害,以保護心血管健康。發燒過熱都會引起身體組織發炎,許多人施打疫苗會發炎發燒,減少濕熱降低體溫,都是防疫期間,自我照顧很重要的一環。 

看更多:
蔡英文喊話國人打疫苗「有注射有保護」 拚7月底接種率達25%
讀者投書》台大公衛教授:為長者注射疫苗要有更多考量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