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備役海軍上校王志鵬
圖片來源:軍聞社、海軍、蔡英文臉書
個人於2007年5月1日退役,直至今日未曾放棄研究潛艦相關的技術和議題,也不斷一次一次地提出自已的觀點和分析。這麼多年來,曾經有很多人一次又一次不斷地問我,我何必這麼執念?不可以做做別的事情嗎?對此矛盾,我歷經很長時間的不斷思考,因為我往往分析、質疑和批評的都是我熟悉的人,不論是長官還是部屬!也不論是恩師還是仇敵!最後我抓到了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專業」和「辯論」。
我的人生充滿挑戰也充滿矛盾,但我很樂意以蔡康永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來詮釋形容:「人生得意時要多做事,人生失意時就多讀書」。我必須說,剛開始我並不知道也很懵懂,但自從知道這句話,我發現我懂了!我就是應該以這樣的觀念和態度去面對我的前段與力行我的後段人生。
對於潛艦的專業和發展的辯論:「我以一場人生的大辯論來形容,你要不要認真去辯論?認真是會贏還是會輸呢?
我不管別人是怎麼想,對於潛艦的專業,這個部分我不論現職或退役,我都很認真非常認真,我認為不論是小上校還是大上將都應該要認真。
但是針對台灣未來建造潛艦的發展,就像是基於專業的一場大辯論,對於可能成功或失敗都要基於專業認真對待,但是結果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就我這麼渺小的一個人,是贏?還是輸?對我而言,有何干係?又有何用呢?成功或失敗全台灣人都必須去面對和承受。」我希望的結果是「我輸了而台灣贏了!」但萬萬不要是「我贏了卻台灣輸了!」
很多人曾問過我,我怎麼對「潛艦國造」知道這麼多?能夠分析的這麼詳盡?我必須承認,沒錯!過去我曾經在海軍司令部擔任過一年二個月的「海星計畫官」(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之後又在國防部戰略規劃司擔任過一年的海軍「計畫督導官」(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
但是試問海軍司令部與國防部,在我之前和之後擔任過此職務的人有多少啊?
我在那些日子裡凡嘗辛苦的閱讀所有相關的案卷以及相關資料,幾乎長官想到的問題提出的疑問,我大多能夠直接回答或隨即去調出資料佐證,為何很多人做不到呢?
然而,我退役之後,並沒有因此停下來或是為了生活而轉業(這必須感謝老婆大人的支持讓我完全無須憂慮),每天只要有關潛艦的訊息我都閱讀和存檔,累積一段時間後進行分析。
我通常會採用「三段循環」的方式,也就是「閱讀(標記重點)→分析→查證」,覺得不足再回到第一步再進行下一循環的吸收和補充。然後才是發表看法、出版專書、參加座談會與研討會。
結果我認識和結交越來越多的朋友,這些對潛艦發展有濃厚興趣的朋友中,不論國內外、不管兩岸三地、有高階將領、有潛艦官士兵、有文人教授、有潛艦工程師、有軍事記者、有雜誌主編、有軍事迷、有平民老百姓等等。
一有資訊常會第一時間詢問,彼此並交換分析心得;因此我的訊息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多,也會獲得一些不可思議的官方資料,之後還曾獲邀參加英國智庫在新加坡舉辦的先進潛艦技術發展研討會(基本就是公開的潛艦情報交流)。
也分別陸續接受台灣、香港和北京媒體的邀請擔任專欄作家,公開分析撰文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從不去接觸刺探軍事情報或機密,特別是現役的人員,因為我不用去問也能靠資訊就猜個七、八成。
我退役至今已堂堂邁入第17年,很多熟識我的多讚稱,在台灣要了解潛艦相關問題一定要去問王志鵬,我很感謝他們如此抬舉稱讚我,但是我深深了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我是不可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唯有依靠不斷的學習。
我常這樣形容告訴他們,我自認為在潛艦專業上的知識與素養只有剛好及格的60分,你們覺得我很厲害,那是因為其他的很多都是不及格,我不客氣地說這包括潛艦出身的上將!
因為他們大多自當了艦長、當了官就不再去學習新的潛艦知識!若許這批評很不客氣,也很不給面子,但是很不巧卻是事實。
人生裡甚麼是「成長」?甚麼是「挫敗」?我也想了很久,一直搞不懂,對於我的軍旅生涯或許我是失敗是挫折。
但最後我終於懂了,原來當人生自己的「主觀意識」與「客觀環境」產生碰撞時,這個「碰撞」就是一條「鴻溝」,而此時的你正跌入這「鴻溝」,爬得出來就叫做「成長」,爬不出來就叫做「挫敗」。
你不能怪沒有人幫你一把,你應該怪自己不夠強和自己爬出來。雖然我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是我相信我來是會以此觀點繼續「活到老,學到老」!
作著介紹:
1989年海軍軍官學校正期78年班畢業,歷練潛艦十餘年,擁有水下航行5,525小時經驗,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潛艦戰略與戰術、台灣國防政策、中國海權發展、西太平洋區域安全等。相關著作、研究與評析約五百餘篇,刊登於國、內外各期刊、報章媒體(網路)和雜誌。
著有《台灣水下艦隊之路》、《不分藍綠,為台灣永續生存而奮鬥!》、《政軍潛望鏡時事評論文集(Ⅰ)》、《解析台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潛艦基本戰術戰法和科技新知Ι》等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