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普篩持續引發討論,感染症專家李秉穎今天(26日)說,除了篩檢費用,還有醫療院所執行高風險任務的人力、防護成本,還有交通成本,若只是為了安心,可能不符成本效益。
台灣已超過100天都沒有本土武漢肺炎病例,但境外屢傳從台灣出境民眾被驗出陽性。不管是醫界或學界,也不斷有聲音建議,指揮中心應考慮入境普篩、檢疫期篩檢以縮短檢疫天數、或結束14天檢疫後再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上午接受廣播主持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台灣目前防疫成績是世界第一,「為什麼要一直改變政策?」有沒有這個需要,大眾應該思考。
要做入境篩檢或檢疫期間篩檢,李秉穎說,中央地方政策應該一致,若地方自己要做,首先考慮到「錢從哪裡來?」地方政府除了要籌錢,還要溝通醫療院所去做,還要考慮交通問題。居家檢疫者去做篩檢,各醫院都會有點害怕,因為他們是高風險的人,隔離衣、醫護人力的配合都要考慮,不是單純的篩檢而已,背後有巨大的成本。
李秉穎表示,很多人說入境篩檢核酸檢測比較安心,但沒有解釋清楚,這有很多醫療跟無形成本;且入境篩的效益是提前結束檢疫期,但問題是武漢肺炎的潛伏期14天,如果提早放出去,若有漏網之魚,錯放一個就可能造成社區嚴重的影響。(文:中央社/圖:截取自hitfm YouTube)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