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雙年展隆重展開。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2020台北雙年展隆重展開。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疫情再度蔓延時,幸好我們還有台北雙年展

by 侯 志忠

撰文.Jimmy|首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進入冬季之後各國的武漢肺炎疫情再度升溫,廣受全球藝術界矚目的台北雙年展依然在疫情威脅下如期舉辦。  (圖.台北雙年展 提供)
進入冬季之後各國的武漢肺炎疫情再度升溫,廣受全球藝術界矚目的台北雙年展依然在疫情威脅下如期舉辦。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在全球面臨冬季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再度反撲,各國紛紛再度祭出更嚴格的鎖國封城政策時,邁入第12屆的台北藝術雙年展依然於即日起至2021年3月14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盛大舉辦。本次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為年度主題,由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共同策展,呈獻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的強勁陣容,並特別邀請臺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策劃公眾計畫,在疫情時刻以藝術撫慰人心,同時並探討走完五分之一的21世紀該何去何從。

本屆雙年展主題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企圖透過更宏觀、跳脫地球本體的第三者外星球眺望的角度,重新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反覆的辯證詰問。

左至右: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左至右: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兩位策展人拉圖和圭納指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產生不可思議的極大歧異。」

本屆雙年展主題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探討21世紀進入五分之一後,人類文明何去何從 。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台北雙年展
台北雙年展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策辦之旗艦展覽,自1998年創辦以來致力推動臺灣當代藝術的發展,並透過多元文化觀點串聯臺北與亞洲乃至全球當代藝術的連結網絡,成為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的驅動力。台北雙年展藉由多向溝通的展覽平台與對話機制,積極參與國際藝術社群、引領論述,並回應當代議題,涵括全球視野及區域獨特性。

有鑑於全球各國日益增大的歧見,本屆雙年展特別將台北市立美術館視為一個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受邀的藝術家、行動者和科學家將探索不同「星球」之間的引力與排擠互斥。每個星球都體現了不僅在外觀且在物質上都相異的世界:無視星球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感到被全球化背叛而意圖築牆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少數特權人士想在火星定居以避開世界末日的「脫逃星球」;無法負擔昂貴星際旅行轉而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探討存有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經濟繁榮與星球負載之間平衡的「實地星球」。透過藝術家在不同星球的作品中,與觀賞者產生對撞對話,進而找出星球和平的契機與希望。

 Fernando Palma Rodríguez,《士兵(紅)》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Fernando Palma Rodríguez,《士兵(紅)》 。(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Cemelesai TAKIVALET,《病毒系列》。(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Cemelesai TAKIVALET,《病毒系列》。(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Femke Herregraven,《腐敗的空氣──第六幕》。(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Femke Herregraven,《腐敗的空氣──第六幕》。(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張永達, 《scape.unseen_model-T》。(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張永達, 《scape.unseen_model-T》。(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Anne-Charlotte Finel,《悲傷菇農》。(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Anne-Charlotte Finel,《悲傷菇農》。(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除了以星球為隱喻的創作之外,今年度的雙年展期間也舉辦了一系列回應展覽時空脈絡並從在地出發的公眾計畫,代表不同星球之間相遇時產生碰撞的時刻。公眾計畫以協商劇場為開端,即本屆雙年展在「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概念之下的實踐呈現;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學者及五所大學的學生,藉由爭議中利害關係的角色扮演及代言,如:說客、法官、非政府組織、地方政治家等,以情境模擬討論氣候變遷覺察、核廢料處理、塑化劑究責、離岸風電建置爭議以及助孕科技等臺灣當下社會議題。

協商劇場試演場:離岸風電進行式。(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協商劇場試演場:離岸風電進行式。(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提供)

配合備受全球矚目的台北雙年展,廣受小朋友和家長歡迎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首度推出環繞台北雙年展的衛星計畫,將於12月呈獻「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讓台北雙年展不單只是藝術家和成人觀賞者之間的互動,更進一步透過實際的行動引導兒童認識藝術、體驗當代藝術,同時並對未來的星球展現好奇,踏上冒險探索的旅程。

毅傳媒推薦:

為什麼你走不進美術館? 故宮南院&高美館戶外園區進化論

原民史料文化的守護者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