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順序髮夾彎!劑量不夠青壯年苦等 醫師批特權插隊

by 潘 千詩

文字撰稿:潘千詩
圖:毅傳媒資料室 陳思明攝

首批輝瑞/BNT(COVID-19)疫苗將運抵台灣,據悉數量約94萬劑,並優先保留給學生族群施打,讓部分青壯年因血栓等健康因素考量,想施打mRNA疫苗保命的小小希望再度落空。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說,40歲以後死亡率指數上升,台灣放任「特權」疫苗,不斷生出各種名目插隊,「不科學,不公平,不正義」,日本天皇夫妻,歐洲各國政要,都乖乖按排隊打疫苗。

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才宣布,BNT抵台後規劃以國、高中生為第一優先對象,傾向直接到校園施打,剩下的量依照第1至10類及年齡層的順序逐步開放,讓19-22歲的大學生淪疫苗孤兒,31日政策出現「髮夾彎」,指揮中心宣布,剩餘的量將留給18-22歲意願登記及預約,AZ則開放至23歲以上預約,有意將「年齡缺口」補齊。

接種順序「急轉彎」再次引發爭議,不少青壯年因血栓高風險等健康考量,無法打AZ,只能選mRNA疫苗,但苦等不到莫德納,眼見輝瑞要來又被插隊,其中又以被歸類在第10類「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的50-64歲族群相對剝奪感最為強烈。

醫師潘建志表示,第1至3類打完,再由年紀最大往下打,因40歲後年齡別死亡率呈指數上昇。65歲死亡率是20來歲快100倍,85歲死亡率直跳600倍。高風險老人要打的早,要打2劑,才會有效降低死亡率。可台灣的作法慢了一點,也被一二類插隊拿走不少疫苗,老人疫苗打不夠,所以台灣個案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一直居高不下,比國外多很多,應該要檢討順序是否合理。

翻攝自潘建志臉書

潘建志說,研究群聚的醫學論文裏,統計學校群聚的病人數很少,因為都不上課了。染感機率最大的地方反而是家庭群聚。在家裏,老老少少染感機率是1比1比1,沒什麼年輕人愛亂跑比較會得病。年輕人得病後,死亡率很低。

看更多
學生優先施打BNT疫苗 長幼有序、到校接種
疫苗接種計畫出爐!AZ開放23歲以上預約 BNT給12-22歲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