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Jimmy|首圖.陳思明 攝影

提及嘉義,大部分人的心中馬上就會浮現阿里山小火車、神木與日出,擁有豐富林業資源的嘉義,早年是台灣最重要的「木都」。然而,對於藝文界而言,嘉義更是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藝術重鎮,蓬勃的藝術繪畫氣息和活耀的繪畫社團,在當時的台美展繪畫競賽中更佔有一席之地,被日本的日日新報讚譽為「畫都」。巧妙融合新舊建築的「嘉義美術館」,透過現代的建築形式與材質,串聯起新舊建築之間的新融合,大膽將美術館的出入口重新定義,型塑與社區居民更友善的雅緻美術館。
從公賣局進化的當代藝術沙龍座標
對許多台灣民眾而言,走進美術館像是一場神聖的儀式,可能必須準備好心情、衣著,才能去鑑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而美術館的空間、地理位置、建築形式,往往也展現一股神聖不可逼視的型態,讓人對於藝術、對於美術館總有一股高不可攀的既定印象。
然而,坐落於市中心、火車站前熱鬧繁華商圈的嘉義美術館,前身為公賣局的辦公廳與倉庫,1936年由時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的梅澤捨次郎設計,在經過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與王銘顯建築師的改造之後,將原本日治時期興建的辦公廳建築,串聯起擴建的B棟展示廳和原為倉庫的C棟多功能陳列館,巧妙地透過新舊建築量體與動線的串連下,讓人們流暢地在不同的空間情境中,輕鬆欣賞畫作藝術品,同時也可沉浸在古蹟建築的空間氛圍裡,想像早年嘉義被譽為「畫都」的濃郁藝術氛圍。




當然,為了拉近美術館與民眾的距離,同時也創造美術館與在地居鄰的關係,建築團隊大膽地將美術館的入口180度調整至巷弄裡,同時也透過退縮減建的手法,營造出入口前的輕鬆悠閒的庭園風景,巧妙地重現了嘉義農村常見的稻埕的廣場,邀請民眾可以隨意地在這片綠地上休憩乘坐,並透過在廣場庭園休憩的心境轉換,為參觀藝術品醞釀心境,讓美術館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黃明威建築師表示:「嘉義美術館的改建中,我們特別希望可以藉由現代的建築形式,不僅僅只是將老建築重新修復提供一個場域給大眾,更希望透過新舊之間的串聯結合,引導參觀者在美術館中輕鬆地體驗建築、藝術的美好。嘉義美術館是一個小而美的美術館,室內僅有2250坪的使用場域,必須達到美術館企圖實現的展示、典藏、兒童教育…等機能,因此我們特別在兩棟建築之間新建了串聯的新量體,透過明亮挑高的空間形式,運用現代鋼骨和嘉義當地別具特色的『木都』木料材質,勾勒出這畔嶄新的展示空間。」





《嘉義美術館 建築鑑賞亮點》
◎興建年代:1936-1938年興建。
◎始創建築師: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梅澤捨次郎。
◎改造建築團隊: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與王銘顯建築師。
◎建築形式:揉合巴洛克和現代主義建築的日本洋式建築特色,現代化的平式屋頂和舊入口處,出挑距離3.85公尺的大型力學雨庇,展現早年建築工程的細膩和精準度。
◎外觀磁磚:北投窯燒SCRATCH風格磁磚,古典雋永的色澤和優雅的轉角圓弧造型,更加詮釋演繹日治時期的洋式建築情調。
◎建築特色:A棟本館的一、二樓樓梯處,特別將柱頭、柱身設計為八邊稜角形的柱子,創造出所謂「八紘一宇」的樣貌,呼應日治時期追求大東亞共榮圈天地八方的精神。
◎庭園規劃:入口前庭園以本土原生的野草類植物為主,高低座椅滿足大人小孩可以隨意乘坐的裝置。夜晚時藉由不同照明的規劃,強調「面向世界之前先面向台灣,面向台灣之前先面向社區」的精神。
穿越時空見山不是山的藝術踏尋
為了打響嘉義美術館開幕的首展,特別由館長賴依欣擔任策展人,推出了結合傳統繪畫與當代創作並具的「辶反風景」大展,從1930年代起開始爬梳,涵蓋了「被體現的自然」、「內在風景」、「媒介中的觀景」和「激進的風景」四大主題,無論是日治時其畫風鼎盛、培育出無數台灣美展繪畫明星的「畫都」時期,或者是戒嚴時期受到壓抑轉為形而上的創作,一直到當代透過風景傳遞心境的寫真描繪,都可見到嘉義藝術家們從自然風景中寓景心境的獨特創作形式,為時代烙印一幅見山不是山的超然彩繪。
此外,嘉義美術館也肩負起教育交棒傳承的使命,因此特別設計了AR的遊戲-「畫都少年」,邀請2-4名小朋友一起參與解謎活動,在5位嘉義前輩藝術家的引導之下,透過AR擴增實境的設計,重返1930年代嘉義畫風鼎盛的時期,一同感受藝術創作的傳承魅力和趣味。






從建築形式的新舊融合與大膽翻轉入口,從傳統經典的風景繪畫到大膽前衛的裝置數位藝術,從新生代的館長到邀請角白設計工作室參與美術館的「+1」品牌Logo設計,嘉義美術館實現了新世代美術館所體現的當代藝術場域型態,不僅吸引了數位時代中愛拍照打卡現代人的眼球,同時也匯聚了社區居鄰更為友善的休閒空間,當然,更彈性展演空間也讓藝術家擁有無限可能的創作展演發表型態,種種的無限可能和精準的設計,讓嘉義美術館成為古蹟空間再生與美術館使用形式的新里程碑。

【嘉義美術館】
電話:05-227-0016
地址:嘉義市西區廣寧街10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休館)
網址:chiayiartmuseum.chiayi.gov.tw
毅傳媒推薦:
⇩⇩⇩按讚訂閱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