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乘著竹筏出海到海上集結之後,道士法師施法祝禱。( 圖.Jimmy 攝影)

眾人乘著竹筏出海到海上集結之後,道士法師施法祝禱。( 圖.Jimmy 攝影)

說怪力亂神太沉重 全台最感人的普度儀式【雲林牽水狀1】

by 侯 志忠

採訪.Jimmy|首圖.陳思明 攝影

今年邁入第175年的雲林牽水狀儀式,象徵後世晚輩對於因水患而逝去先人的追念。 ( 圖.陳思明 攝影)
今年邁入第175年的雲林牽水狀儀式,象徵後世晚輩對於因水患而逝去先人的追念。 ( 圖.陳思明 攝影)

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兩天,位於台灣西部沿海雲林縣口湖鄉的下寮仔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三座廟宇,同時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普度儀式-「牽水狀」,充滿道教法會的習俗儀式和象徵性的供品,讓這項已經流傳175年的普度儀式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然而,主要為期兩天的繁複儀式流程,從引水魂一直到最後的焚燒水狀,在海峽汪洋波滔冉冉上升的祝禱焚香中,其實寄語著對早年因水患而喪失寶貴性命先人祖靈的無限追思。

牽水狀同時於下寮仔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三座廟宇舉辦,圖為規模最大的金湖萬善爺廟。 ( 圖.陳思明 攝影)
牽水狀同時於下寮仔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三座廟宇舉辦,圖為規模最大的金湖萬善爺廟。 ( 圖.陳思明 攝影)

開台史上最嚴重的水患浩劫

炎炎夏日透中午的台灣西部沿岸太陽毒辣灼人,臨海的雲林縣口湖鄉養殖魚塭中,幾座老舊的馬達轟隆轟隆聲捲起水花,為平靜的鄉野添上幾許的聲響,然而放眼望去一整片寂寥的魚塭,綿延至海堤盡頭幾乎沒有人煙的土地,巨龍般的高架快速道路上急速駛而過頭也不回的大卡貨運車,似乎也對這座小鎮也毫不眷戀;被高溫豔陽烤得發燙冉冉蒸氣的土地鄉野間,幾座造型雄偉的傳統廟宇矗立其中,似乎是為了證明這座宛如被時光遺忘的小鎮依然有人煙足跡,依然有生離死別的真實生命故事持續上演。

綿延至台灣海峽的魚塭是雲林口湖鄉最真實寫照。 ( 圖.陳思明 攝影)
人跡罕見、綿延至台灣海峽的魚塭是雲林口湖鄉最真實寫照。 ( 圖.陳思明 攝影)
人口外移造成口湖鄉平常呈現一片寂靜的景象。 ( 圖.陳思明 攝影)
人口外移造成口湖鄉平常呈現一片寂靜的景象。 ( 圖.陳思明 攝影)
口湖居民仰賴著養殖魚塭而生存。 ( 圖.陳思明 攝影)
口湖居民仰賴著養殖魚塭而生存。 ( 圖.陳思明 攝影)

西元1845年、清朝道光25年農曆六月初六,罕見從台灣西部來襲登台的颱風從西南部捲向東北,雲林口湖地區整日降下超大雨豪雨滂沱,隔日初七突然又颳起狂風且再度下起暴雨,原本即是地勢低窪潟湖地形的雲林沿海地區,溪水暴漲的北港溪和牛挑灣溪水瞬間沿著沿海低窪地形灌入口湖鄉九個村庄,從虎尾溪一直到北港溪沿海一帶全部慘遭淹沒,造成了當地居民口中所謂的「洗港」災情,其中,蝦仔寮和竹笛寮兩個村莊更是全村受難無一倖免。隔日隨著洪水漂流的屍體四散,官方數字統計約有3000多人受難,但民間則是估計高達7000多人,是台灣早年開墾移民史上受難人數最多的水患災害。儘管官方出動大批官兵才將這些不幸受難的遺骸埋葬,然而,由於部分遺體在經過曝曬後又導致瘟疫疾病,連帶再度造成3000多人因疾病而病故。由於受難者人數龐大且無法一一確認其身分,於是將其骸骨整理共同埋葬,先是興建萬善祠予以祭拜,爾後再經過度化之後從陰轉為神格,成為地方所祭拜的萬善爺廟。

根據台灣傳統的民俗道教儀式,受水災而身亡者須施以所謂的「牽水狀」儀式使其獲得超度,藉由充滿象徵性的儀式從水中將其魂魄牽起,予以儀式祝禱齋法拔度使其獲得度化。雲林口湖鄉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初七所舉辦的盛大「牽水狀」超度儀式,是村落裡最重要的「做熱鬧」活動;雲林縣政府特別於2008年將這特殊的民俗儀式登錄為地方無形文化資產,今年剛好是牽水狀儀式屆滿175年,許多外地遊子紛紛回到故里來參加活動,讓原本荒涼的臨海小村落瞬間變得熱鬧非凡。接連兩日不停歇的儀式活動、繞境遊行、喧囂鞭炮聲和震天響的鑼鼓聲,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先人靈魂歸來接受晚輩的祝禱,也讓平日罕見人跡的臨海村落高架道下突然聚集了夜市攤販,顯得熱鬧滾滾人氣沸騰。

今年入第175年的牽水狀普渡儀式。 ( 圖.陳思明 攝影)
今年邁入第175年的牽水狀普度儀式。 ( 圖.陳思明 攝影)
卡通化的戰水英雄象徵傳統儀式的現代化。 ( 圖.陳思明 攝影)
卡通化的戰水英雄象徵傳統儀式的現代化。 ( 圖.陳思明 攝影)

傳統道教的祭祖撫靈普度

今年的牽水狀活動同時於下寮仔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祠和金湖萬善爺廟三座廟舉辦,下寮仔文史促進會理事長劉東騰表示:「在發生水患之後,蚶仔寮附近倖存的居民將受難者集中埋葬祭祀,並建立了蚶仔寮萬善祠;而下寮仔則是將漂流至附近、許多難以確認身分的受難者集中成萬人塚,並打造下寮仔萬善爺廟予以祭祀;金湖萬善爺廟附近的居民則是原本都到蚶仔寮萬善祠那邊祭祀,但是因為路途遙遠於是居民分爐移靈至現在61快速道路的位置,但是又因為開設快速道路於是又往東移至現址,成為現在口湖有三座萬善爺廟的景象。」

金湖萬善爺廟的主任委員許文村講解牽水狀儀式的典故。( 圖.陳思明 攝影)
金湖萬善爺廟的主任委員許文村講解牽水狀儀式的典故。( 圖.陳思明 攝影)
蚶仔寮萬善祠是最早的萬善爺祠廟,因此又稱為開基萬善爺,前方已經又再興建另一座全新宏偉的廟宇。( 圖.陳思明 攝影)
蚶仔寮萬善祠又稱為開基萬善爺,前方已經又再興建另一座全新宏偉的廟宇。( 圖.陳思明 攝影)
蚶仔寮萬善祠旁相傳不會被水淹蓋的墳墓。( 圖.陳思明 攝影)
蚶仔寮萬善祠旁相傳不會被水淹蓋的墳墓。( 圖.陳思明 攝影)

牽水狀的普度活動除了感念因水患而失去寶貴生命的先人之外,另外也有一位所謂的「戰水英雄」百年來一直受到村民的祭祀。相傳當時水患來襲時,有位身材魁武的村民陳英雄,在洪水來襲時返家救母,但母親卻已經不幸罹難,他突然聽到隔壁有小孩子的求救哭喊聲,於是他再度前往相救,孤身一個人的雙臂和背上背了8位孩童,然而終究只有一個人的力量還是無法抵擋洪水,因而9個人最終都不幸喪命。村民為感念他捨身救人的義舉,特別形塑了一尊身上攀附著8個小孩的9頭18手「戰水英雄」神像供俸於廟中,感念他捨身救人的義舉。

捨身救人的戰水英雄,今日依然受到村民的祭祀感念。( 圖.Jimmy 攝影)
捨身救人的戰水英雄,今日依然受到村民的祭祀感念。( 圖.Jimmy 攝影)

為期兩天的活動先從下寮仔萬善爺廟的「挑飯擔祭祖靈」揭開序幕,村民肩上挑著傳統的扁擔在烈陽下,緩緩地從各社區聚落走至下寮仔萬善爺廟前的廣場,扁擔的竹簍內悉心準備了豐盛的5道菜和一包米,擺放於貢桌上集體祭拜提供給先人享用。在焚香祝禱之後,今年第二度參加祭典活動、由下崙國小學生組成的龍鳳獅隊,在王啟賢老師的率領下登場表演龍鳳藝陣,而下崙國小的龍鳳獅隊則是由國內知名的吳登興教練所培訓,精彩純熟的演出將龍鳳姿態與舞獅人表現得活靈活現,也顯現傳統文化藝陣傳承的動人畫面,同時也向仙逝的往者傳遞後輩晚生們努力燦爛生命努力的意涵。

村民於烈日下挑著扁擔至下寮仔萬善爺廟,開啟牽水狀的序曲。( 圖.陳思明 攝影)
村民於烈日下挑著扁擔至下寮仔萬善爺廟,開啟牽水狀的序曲。( 圖.陳思明 攝影)
竹簍內準備五道菜和一包米,準備款待歸來的先人。( 圖.陳思明 攝影)
竹簍內準備五道菜和一包米,準備款待歸來的先人。( 圖.陳思明 攝影)
下崙國小的學生組成龍鳳藝陣。( 圖.陳思明 攝影)
下崙國小的學生組成龍鳳藝陣。( 圖.陳思明 攝影)
在吳登興教練訓練下,下崙國小學生的龍鳳藝陣傳達薪火相傳的象徵。( 圖.陳思明 攝影)
在吳登興教練訓練下,下崙國小學生的龍鳳藝陣傳達薪火相傳的象徵。( 圖.陳思明 攝影)
下崙國小的學生演出精彩的龍鳳藝陣。 ( 影片.Jimmy 拍攝)

活動隨後轉往坐落於大片魚塭間的蚶仔寮萬善祠,道士們率領村民先於海上放水燈迎回魂魄,並將其安置於廟宇前的觀音山上,邀他們於法會期間於此安心接受祝念。接著規模最大的金湖萬善爺廟也馬上開始了熱鬧滾滾的繞境活動,由電子花車、鋼管女郎車隊、手持法器招魂幡的道士群領頭,尾隨在後提著水燈的村民、熱鬧的鑼鼓陣、大批蜂擁而至的攝影社團和好奇的民眾,緩緩地從萬善爺廟走向金湖漁港,在經過道士焚香祝禱之後,抓起一隻雞象徵性地弒之並於每座水燈上寫符施咒,然後所有事先報名的民眾穿上救生衣,一起登上竹筏出海放水燈,恭迎水魂歸來一起接受祝禱祭祀。

村內的繞境活動由吉普車鋼管女郎帶隊領頭陣。( 圖.陳思明 攝影)
村內的繞境活動由吉普車鋼管女郎帶隊領頭陣。( 圖.陳思明 攝影)
大型的戰水英雄也在遶境活動中獲得許多歡呼。( 圖.陳思明 攝影)
大型的戰水英雄也在遶境活動中獲得許多擁戴。( 圖.陳思明 攝影)
村民們幾乎全體出動,共同餐與一年一度的牽水狀。( 圖.陳思明 攝影)
村民們幾乎全體出動,共同參與一年一度的牽水狀。( 圖.陳思明 攝影)
老中青三代共同參與牽水狀,展現慎終追遠的追思。( 圖.陳思明 攝影)
老中青三代共同參與牽水狀,展現慎終追遠的追思。( 圖.陳思明 攝影)
道士法師們引領著隊伍前往金湖漁港準備放水燈迎回水魂。( 圖.陳思明 攝影)
道士們引領著隊伍前往金湖漁港準備放水燈迎回水魂。( 圖.陳思明 攝影)
道士法師於壇上施咒作法,恭迎水魂歸來並祝禱活動儀式圓滿。( 圖.陳思明 攝影)
道士設壇施咒作法,恭迎水魂歸來並祝禱活動儀式圓滿。( 圖.陳思明 攝影)
在水燈上以象徵性的雞血施寫符咒,召喚水魂歸來受奉普渡。( 圖.陳思明 攝影)
在水燈上以象徵性的雞血施寫符咒,召喚水魂歸來受奉普渡。( 圖.陳思明 攝影)

仲夏夕陽時分彩霞連天,台灣海峽風平浪靜,只有載著參與法事民眾的竹筏行駛於海面上,激起的浪花緩緩層層蔓延至無邊無際的遠方,沿途震天鑼鼓聲、鞭炮煙火不絕,召喚著受苦受難的水魂們一同歸來接受祭拜祝禱;船隻到定點之後於海面上匯聚,道士於海上手持招魂幡誦經,眾人小心翼翼地於水燈內放置冥紙與燭火後,一個接著一個放置海上焚燒,陣陣焚煙冉冉直達天際,輕盈船隻竹筏、燃火搖曳水燈、空中飄揚四散冥紙,在牽水狀的放水燈儀式中,感受台灣這塊土地上每位子民們,對於胼手胝足先人們無限的追念與感謝。

竹筏到海上聚集之後,法師道士在進行法事召喚水魂歸來。( 圖.陳思明 攝影)
竹筏到海上聚集之後,道士再進行法事召喚水魂歸來。( 圖.陳思明 攝影)
房屋造型的水燈內擺放冥紙並點燃後施放於海上。( 圖.Jimmy 攝影)
房屋造型的水燈內擺放冥紙並點燃後施放於海上。( 圖.Jimmy 攝影)
主燈施放之後其他水燈也由村民陸續施放。( 圖.陳思明 攝影)
主燈施放之後其他水燈也由村民陸續施放。( 圖.陳思明 攝影)
竹筏船隻於海上列隊不停施放鞭炮煙火和拋灑冥紙,恭迎水魂歸來。( 圖.陳思明 攝影)
竹筏船隻於海上列隊不停施放鞭炮煙火和拋灑冥紙,恭迎水魂歸來。( 圖.陳思明 攝影)
每年的牽水狀都是口湖鄉村民再度凝結向心力的重要活動儀式。( 圖.陳思明 攝影)
每年的牽水狀都是口湖鄉村民再度凝結向心力的重要活動儀式。( 圖.陳思明 攝影)
招魂幡與冥紙於海上飄揚,召喚受難先人前來感受助念祈禱普渡。( 圖.Jimmy 攝影)
招魂幡與冥紙於海上飄揚,召喚受難先人前來感受助念祈禱普度。( 圖.Jimmy 攝影)
放完水燈之後,竹筏再度依序返回金湖漁港。( 圖.Jimmy 攝影)
放完水燈之後,竹筏再度依序返回金湖漁港。( 圖.Jimmy 攝影)
夕陽緩緩沒入遠方汪洋,在鞭炮煙火聲中,恭迎水魂的船隻陸續歸來。( 圖.Jimmy 攝影)
夕陽緩緩沒入遠方汪洋,在鞭炮煙火聲中,恭迎水魂的船隻陸續歸來。( 圖.Jimmy 攝影)

夜幕低垂,白天高溫的沿海養殖魚塭又恢復一片寂靜的景象,再度驅車行駛於田埂間回到白天舉行挑飯擔的下寮仔萬善爺廟,廣場上的電子花車女郎賣力地跳舞歌唱炒熱氣氛,一旁的歌仔戲、電影布幕前幾乎空無一人,廟埕前的帳棚底下擺著幾桌早已經杯盤狼藉的辦桌,只剩幾位歐吉桑、歐巴桑坐著聊天乘涼,陪著舞台上的戲班和歌舞女郎一起同樂,人口外流嚴重的口湖鄉以最寫實的寂寥畫面見證台灣偏鄉今日寫照。而位於下寮仔萬善爺廟後方的無名塚,每個小土堆旁排序點上了小燭火,廟方也特別排出了175的字樣,在一片漆黑荒蕪的鄉野田間,靄靄搖曳的燭火代表著對於仙逝祖先無限的追思懷念。

夜幕低垂,下寮仔萬善爺廟後方的塚墳點起了蠟燭。( 圖.陳思明 攝影)
夜幕低垂,下寮仔萬善爺廟後方的塚墳點起了蠟燭。( 圖.陳思明 攝影)
鄉村夜色田埂間,靄靄搖曳的燭火更讓人對這牽水狀儀式感到溫暖。( 圖.陳思明 攝影)
鄉村夜色田埂間,靄靄搖曳的燭火更讓人對這牽水狀儀式感到溫暖。( 圖.陳思明 攝影)
廟方特別排了175年字樣,傳達世代傳承的牽水狀儀式。( 圖.Jimmy 攝影)
廟方特別排了175年字樣,傳達世代傳承的牽水狀儀式。( 圖.Jimmy 攝影)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