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潛射魚叉擊毀靶艦後 須精進實戰與戰區環境模擬

by 蕭 介雲

作者:王志鵬
圖片與影片:海軍

依據過去2020年4月3日媒體的報導,台灣潛艦裝配自美國採購的潛射魚叉飛彈之後,於2014年10月期間,由海虎潛艦進行過首次的潛射魚叉飛彈實彈射擊驗證,魚叉飛彈成功擊中貫穿靶艦;而在2艘劍龍級潛艦海龍丶海虎號於2019年進行性能提升之後,實測驗證裝備系統之後,再次以接戰程序實彈射擊魚叉反艦飛彈,並且精準擊毀靶艦。

對此,固然我們要給予掌聲鼓勵,但是這也只是初級入門,後續應該還要進一步進行目標動態的射擊驗證,否則就是只止於歡欣鼓舞的入門招式,而無法再進一步深入了解射控與戰系對研析戰場資訊的嚴格需求。

潛射魚叉飛彈會破壞潛艦的隱匿性

依據美國相關的技術分析資料,潛艦若要發射飛彈必然會完全破壞隱匿性,因此當決定以發射飛彈攻擊目標(不論是反艦飛彈或是巡弋飛彈),必然是在制空、制海無慮的情況下執行。

因為一旦潛射飛彈推出魚雷管,於出水瞬間點火,其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飛彈出水點火升空之後,即使時間再短暫,在爬高的過程,也非常容易遭敵空中、水面與C4ISR所偵測到。

即使是:出現在對方的相位陣列雷達螢光幕上3秒鐘的瞬間,仍會有所緊急警示,在水面目標艦啟動反飛彈系統與全艦人部署的同時,隨後空中反潛兵力很快就會臨空攻擊潛艦。

若是周遭有敵潛艦跟蹤,當潛射飛彈推出魚雷管產生第一次噪音,潛射飛彈出水時點火產生更大的噪音,敵軍潛艦就會率先攻擊,因此非必要潛艦不會冒險發射飛彈,除非是在具備制空與制海,或者是安全無敵方威脅的海域。

美軍核動力攻擊潛艦試射魚叉飛彈,擷自波音公司網站。

發射潛射魚叉飛彈前需要複雜目標資訊

潛艦發射飛彈的時機,其任務類似擔任火力支援的模式,而飛彈發射前均會針對目標戰術運動進行研判,並設定轉折點以混淆潛艦發射點與方位。
而影響潛射飛彈命中率的關鍵因素有四:「目標距離」、「目標航向」、「目標航速」與「飛彈飛行的時間」,這四個因素在飛彈飛行過程若有劇烈的改變,形成不同大小的「目標機動散佈區域」,也就會降低飛彈命中率。

倘若預估攻擊的目標可能有不同的航向或是轉向,包含速率的增減,在發射前潛艦必須先行考量,所有存在不同的「目標機動散佈區域」,否則不僅會大幅降低命中率,甚至可能沒有命中,或是造成打錯目標;當然也可以採取增加發射的飛彈數量,以增加飛彈可能命中率與效益。

因此在發射潛射飛彈之前,必須進行良好的「攻擊空間規劃」,應滿足下列條件:

一、攻擊前的「狀態空間」應該能夠反應「戰區環境」的各種資訊,以利評估目標的可能航跡;
二、當「戰區環境」的某先因素改變時,能夠在發射潛及時修正更新,以滿足實際發射的所有需求;
三、能夠根據最後所得的資訊,分析出所有可能的「目標機動散佈區域」

由於試射潛射魚叉飛彈,所被攻擊的靶船除了是靜止不動的之外,真實情況是遭被攻擊的水面作戰艦,除了具有偵蒐發現的能力外,亦有電子干擾、軟殺、硬殺等措施,並且可對發起攻擊的潛艦進行反擊,因此試射攻擊靶艦僅是最低入門門檻,如何再精進到真實對戰狀況,才是後續精實的作法。

美軍魚叉飛彈系列與結構,擷自Think Defence網站。

潛艦配備的魚雷遠比魚叉飛彈更為重要

不過,由於飛彈並非柴電潛艦的主要任務和武器,除非是核動力潛艦攜帶巡弋飛彈擔任火力支援艦任務或戰術導彈者例外,因為這類潛艦能夠在擁有制空、制海或完全安全無敵方威脅的海域長距離發射(至少是600至1,500公里)。

故其實我劍龍級潛艦裝配魚叉飛彈的實戰效益,絕不應為初次試射成功就認定毫無問題;而後續更加精進針對不同的戰區環境變化情況,努力磨練亦可經由完整的模擬儀來進行訓練,只不過必須經常提出戰題,逐步練習累積專業知識和經驗值,惟我潛艦是否購買具有這樣的模擬訓練系統這不得而知,這不是運用潛艦上的戰鬥系統所可以替代的。

美國海軍進行潛艦吊掛MK-48魚雷,擷取自美國海軍。
美海軍潛艦正進行裝載MK-48型魚雷,擷取自美國海軍。

看更多
潛艦國造11月安放龍骨! 裝備與技術成謎
《名家論壇》澳洲棄約!惹惱法國?一切都在美國的算計掌控中!

⇩⇩⇩按讚訂閱看更多⇩⇩⇩

我有話要說

相關報導

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如果您接受則視同接受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接受 了解更多